“加班”這兩字,著實不招人喜歡,不喜歡但不代表我們就能逃避,相反我們偏偏還要強忍著去適應,直到自己完全適應這種現(xiàn)象。
今天可以說是我這半年以來,起得最早的一天了,不是因為我睡不著,而是我實在不敢再睡了。
今天早上,自從我看了一眼手機之后,瞬間覺得,就連睡覺都是在浪費時間,心里想著,我應該再努力一些,盡量使自己在職場上,變得更重要一些。
不要說我功利心太強,說真的如果你不重要,走到哪,都不會有人記得你。
01
成年人的崩潰“只在一瞬間”
打工人的崩潰“永遠在路上”
2020年11月23日,一北京女孩,在一個寒冷的夜晚,她正在一個人打車去加班的路上,結果車開出去沒多久后,女孩竟然在網(wǎng)約車上,失聲大哭了起來。
司機當時也蒙了,怎么好端端的這女孩就放聲大哭了呢,網(wǎng)約車司機趕緊問道:怎么啦姑娘,沒事吧?
女孩邊哭邊說著:我都加班半個多月了,他又讓我回去,我今天過生日,好不容易下班早一點,他又讓我回去。
就聯(lián)通和銀行給我發(fā)了個信息,祝我生日快樂,別的人也沒說了。
此時見狀,司機也只能安慰女孩說:沒事沒事,加班怎么這么長啊。
雖然只是短短的幾句話,卻把我們現(xiàn)代職場人的狀態(tài),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想必失聲痛哭前,女孩也極力控制自己的情緒,但是也在那一刻。
所有辛酸苦辣,所有壓力瞬間涌上心頭,就連生日等來的,不是一句祝福,而是一句回來加班的消息。
回頭想想,仿佛自己來到這座城市,好像除了加班,沒人會記得你,此時此刻,她再也顧不上顏面了,只想在車上痛痛快快的大哭一場。
愿心里所有的委屈和不理解,都伴隨著哭聲飄走,或許,這就是成年人的崩潰吧,只是在一瞬間,總是那么讓人猝不及防,但打工人的崩潰,卻永遠在路上。
尤其是在北京這個地方,有一群群人,懷揣著夢想,爭先恐后來到這個地方,但同時又有一群群人,夢想破碎,黯然離開這個地方。
就如同《圍城》這本書里講的一樣,圍城里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沖進去,對婚姻也罷,職業(yè)也罷,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大家都只是匆匆的過客而已,如果你沒有足夠強大,就不要指望有人會記得你。
一大清早,就看到此情此景,連一個女孩子都這么拼命了,我哪里還有繼續(xù)再睡下去的勇氣,想想還是趕緊下床奮斗碼字吧。
02
你憑什么不努力?
因為你喜歡的事,總有人替你去做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這讓我想起了剛剛創(chuàng)業(yè)時的“馬云”同樣是在北京這座城市,同樣是在出租車上失聲大哭,抱著希望而來,又抱著失望而去。
早在1994年到1998年底,馬云和他的團隊,先后在杭州和北京,創(chuàng)辦了中國黃頁和對外經(jīng)貿(mào)網(wǎng)站。
這些網(wǎng)站,在中國剛剛出生的互聯(lián)網(wǎng)江湖中,逐漸嶄露頭角,但很快,又被淹沒在,全社會爭議互聯(lián)網(wǎng)未來的擾攘聲中,馬云以及他的團隊,最終不得不,失望離開了這里。
在離開北京的那一晚,馬云坐在一輛出租車上,馬云哭著說:失敗了也無所謂,我至少把一個概念,告訴了別人,我不成功,會有人成功的。
是啊,短短的一句話“我不成功,會有人成功的”也就是說,如果你不努力,總會有人比你努力,你喜歡的的事,也總會有人替你去做。
也正是馬云的這種毅力,但他回到杭州后,也并沒有放棄,自己喜歡的做的事,而是在周圍人的質(zhì)疑聲中,一步步把“阿里巴巴”做大做強,到后來逐漸被人們所熟識和認可。
03
你憑什么不努力?
因為你喜歡的人,永遠不會在原地等你
我有一朋友“阿成”5年前,我跟他同在三亞一單位上班,他喜歡單位里一位女孩,但是自己又不敢主動去要女孩的聯(lián)系方式,只能偷偷把這件事,埋在心里很久。
突然有一天上班閑聊時,他才鼓起勇氣,跟幾個同事,說了他的這個想法,說他很喜歡單位里一女孩,但是自己卻不敢去要別人的聯(lián)系方式。
后經(jīng)過幾位同事商量,于是決定,叫一位同事去幫他要了,女孩的聯(lián)系方式,幫他要到以后,不用說他有多高興了。
連續(xù)兩天都請客吃飯,兩人后來的事情,發(fā)展的還算順利,兩人在其他同事極力促合幫助下,終于走到了一起,一段時間。
為什么說,走到一起,一段時間呢?
因為他們最終沒有走到一起,而是女孩跟單位另一位同事“小郭”好了。
原因很簡單,因為“阿成”在平時工作中,表現(xiàn)的并不怎么樣,雖然說不算是最差的,但也算不上是什么好員工,在領導眼里他屬于中下等員工。
反正在工作中,他能偷懶的就偷懶,能不干的就不干,干一件事,能磨多久就磨多久,最多只把自己的事干好,別人再忙也不關他的事。
但另外一同事小郭,情況則完全不同,他在工作中非常拼命,領導也很喜歡,他平時不僅能提前把自己的事情做完了,還主動去幫別人做事。
而且基本每天都主動留下來加班,無論是本部門的,還是其他部門的,反正需要幫忙的地方,總有他的身影。
跟單位里的人都很熟,也正是這個原因,他跟那女孩一來二去,接觸越來越多,慢慢有了感情。
女孩覺得“小郭”人老實,很有上進心,有目標,有理想,最終女孩跟阿成分手后,選擇了跟“小郭”在一起。
而不久后,剛好單位里有一個晉升機會,領導也把這次晉升機會給了“小郭”所以說,小郭笑到了最后,實現(xiàn)愛情和事業(yè)大豐收。
所以,你憑什么不努力,如果你不努力,恐怕就連你喜歡的人,也會被別人搶走,因為你喜歡的人,永遠不會在原地等你。
04
與其抱怨加班的痛苦
不如擔心,加班有沒有給自己帶來價值
說到加班,那不得不提到一個人,也許這個人的名字,也是所有上班族,加班族,又氣又恨的一個人,因為“加班”還沒有加班費這個概念,是他最先推行并實施的。
他就是“英特爾前CEO格魯夫”他曾獲得全球最嚴厲老板稱號。
早在20世紀80年代,格魯夫所在的企業(yè),面臨著競爭對手日本企業(yè)的窮追不舍,在人力物力有限的情況下,格魯夫為了加快公司的發(fā)展速度。
首次推出了“125%”計劃,也就是要求,員工每天額外加班2小時,并且是義務的,沒有加班費以及任何補償,這便是最初“加班”制度的由來。
網(wǎng)上有這么一個段子:明明知道,所有打工都是為了,讓領導和老板過上更好的生活,但不打工就沒有飯吃,和沒有飯吃比起來,我似乎更喜歡打工,和更拼命加班了。
其實加班這兩個字,自從你踏入職場那一刻起,就已經(jīng)和我們每一位職場人息息相關了。
有人是為了逃避生活而加班,
有人是為沉溺職場斗爭而加班,
有人是為了假裝努力而加班,
有人是為了完成工作量而加班,
而有人只是單純?yōu)榱遂乓约憾影唷?/p>
但是希望,至少有你,是在為自己的未來而加班,在職場上我們不需要完美,也不需要面面俱到,因為工作不是逃避生活的理由,生活也不是不想工作的借口。
其實痛苦的不是加班,而是工作跟生活的界限模糊不清,因為認為加班等于吃苦,本身也是一種無知。
一份工作,如果可以在法定的工作時間內(nèi)完成,那你加班給誰看?
我們的生命每一分鐘都很寶貴,千萬不要為了炫耀自己,而演一出加班的好戲,如果加班不能給你帶來任何成長,那就沒有任何價值。
總結:
“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這句話其實是有一定道理的。
因為一個人的美好人生,是在他年輕的時候,擁有更好的收入,有精力,有能力,而且還有時間,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思,過上更自由的生活。
的確,加班是對自己青春最好的投資,加班也是最好的自我壓榨,但也正因如此,我們才可能撕裂般成長,成長給你帶來的快樂,才是人生最高級的快樂。
說真的,不加班的青春,其實挺沒意思的!
哎!不說了,我老板還在加班,你說我憑什么加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