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投資圈中,高盛無疑是頂尖的王者,作為世界第一的投資銀行,高盛曾經在市場上扮演著絕對的頭部角色,然而就在最近高盛卻宣布要終止與蘋果的合作,很多人都很詫異,突然退出的高盛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們到底該怎么分析這件事呢?
一、高盛要終結與蘋果的合作?
據華爾街見聞的報道,高盛正在考慮終止與蘋果的合作關系。據媒體援引知情人士透露,高盛正在與美國運通公司進行談判,以接管其蘋果信用卡以及與蘋果的其他合作。相關談判已經持續了數月。
高盛與蘋果兩家公司于2019年首次合作,推出了信用卡。去年10月,蘋果宣布,與高盛為該卡的用戶推出一個新的高收益儲蓄賬戶。同在去年10月,高盛首席執行官David Solomon還表示,已將高盛與蘋果的消費者金融合作關系延長至2029年底,同意支持蘋果公司的“先買后付”服務。Solomon當時表示,“這是一種非常非常牢固的合作關系,其中存在很多機會。”
除了結束與蘋果的合作外,高盛還做了一系列退出操作。包括:結束了與T-Mobile聯合推出信用卡的談判,并放棄了新項目的競標;討論了將其與通用汽車的信用卡合作關系轉移給美國運通或其他機構;已經停止發放個人貸款;試圖出售去年剛以22.4億美元收購的家居裝修貸款公司GreenSky。
高盛上述一系列的退出業務,意味著其消費者貸款業務的實質性結束,也表明高盛曾經想要打造成一家全方位服務銀行的宏偉計劃以失敗告終。這家精英銀行于2016年首次憑借其Marcus高收益儲蓄賬戶涉足普通大眾業務,標志著正式進軍消費借貸與零售銀行業務。
二、高盛的突然退出到底該怎么看?
高盛作為一家全球知名的投資銀行,其主要業務包括投資銀行、證券交易、資產管理和消費貸款服務等。高盛在金融領域有著豐富的經驗和深厚的實力,但在近期卻宣布要終止與蘋果的合作,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猜測,我到底該怎么看這件事呢?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高盛的合作終結并不是單純針對蘋果,而是高盛決定退出整個消費貸款業務。高盛通過與蘋果合作,提供了蘋果信用卡(Apple Card)等消費貸款服務,但這只是高盛消費貸款業務的一部分。這個決定并不僅限于蘋果公司,而是涉及到了所有的消費貸款業務。因此,我們不能僅僅將此看作是高盛與蘋果的合作終止,而應該將其視為整個消費貸款業務的調整。
其次,2016年,高盛宣布進入普通大眾市場,試圖通過提供消費貸款產品來擴大其金融服務的范圍。然而,經過了七年的嘗試后,高盛并未能在這個領域取得預期的成功。這可能是由于市場競爭激烈、消費者信貸需求變化等多種因素導致的。因此,對于高盛來說,結束消費貸款業務并專注于其核心業務(如投資銀行、證券交易等)可能是一種更為明智的選擇。與傳統的投資銀行和證券交易相比,消費貸款業務存在著不同的風險和挑戰,包括市場競爭激烈、風險控制難度大等問題。因此,高盛選擇及時止損,退出消費貸款業務,這也間接導致了與蘋果的合作終止。
第三,高盛這次退出消費貸款業務的經歷給我們一個啟示,即任何一個企業都有自己的能力邊界。盡管高盛作為一家卓越的投資銀行,在金融領域擁有雄厚的實力和豐富的經驗,但在擴展到消費貸款這個領域時,并沒有取得預期的結果。這說明即使是高盛這樣的頂級金融機構,也有其自身的優勢和劣勢。企業在選擇發展戰略時,必須慎重考慮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和能力范圍,不應盲目追求多元化發展。
第四,從長遠來看,每家公司在選擇自己的發展戰略時,一定要慎重考慮,多元化的發展雖好,但也要知道自己的能力在哪里。高盛的退出案例可以給其他企業提供一些啟示。在追求多元化發展的過程中,企業需要清楚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和優勢所在,并將資源和精力集中在這些領域,避免過度擴張和資源浪費。此外,企業還需要時刻關注市場和行業的變化,及時調整戰略,避免因為內外部環境的變化而導致無法為消費者提供價值。
高盛的退出可以說并不讓人意外,更何況美國運通也是在信用卡領域深耕多年的公司,由美國運通接手高盛的業務應該也不會影響蘋果業務的開展,這個結束應該是一個平穩的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