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上一話:似夢飛花
評曹郎《青冢》:此處無聲聽驚雷
我總為歷史上的一些武將而感宿命不公,沒死在敵人刀下,卻大多死于一己之言。兔死狗烹太多太多,所以寫個好一點的。但結局也并不是那么好。 ?----《青冢》作者曹郎
超別人易,自己的難,正是這激勵你寫得更好。
瑯琊令中的書中意氣之青冢,殘月進去看了,覺得作者對文字的情節框架,兩個一文一武的人物,以及云徳皇帝刻畫得相當到位,文臣姜老以死明志,用死翻轉了戰爭的結局。
武臣上將軍哀某的功高蓋主,皇帝表面上反對對哀將軍采取措施,其實內心一直想除之而后快。而姜老句句直戳皇上心里,也震憾著哀將軍。正當哀將軍,哀將軍手下偏將與姜老爭得面紅耳赤之時,云德皇帝以為勝券在握。主動出擊戎狄成為必然,隨后哀將軍身陷戎狄戰爭成膠著狀態,大軍嚴重缺糧草,如果朝廷不支持,哀將軍必敗,如果支持哀兵勝,功蓋震主還是存在,還是沒有解決云德皇帝問題。
此時姜老罵哀將軍故意拖延,浪費納稅人錢糧,陷入了戎狄圈套。以死明志,表面罵了那些武將拖累了國家,實則逼云德皇帝不得不出手援助。哀將軍有了大后方支持,使了些示弱技巧,大軍反噬,將戎狄全殲。
這樣以戰養戰再沒理由,國家再不需要哀將軍這樣大才,接到姜老遺信,哀將軍回國時再也不敢趾高氣揚,而是非常低調走到姜老的出殯隊伍,幫姜老扶欞抬棺。
小說字數不多,一兩筆就描繪出哀大將軍是功高的,怎樣一個高法?不止鎮守戎狄,而且在老皇帝撒手人寰時,也沒留片字遺囑,難來接盤。哀將軍以極少的人坐鎮皇宮排除千難萬險,在大軍圍宮時,扶上現在的云德皇帝上位。
翏翏數筆,描繪出迎接隊伍的規模大氣。不僅皇帝要到城門來接,而且將軍的馬兒那天也是半睥著眼,看著夾道相迎的眾生們。
其實,誰都跳不開利字。
云徳皇,利用哀將軍打下一片江山,而哀將軍為了一個美女而大開殺戒,屠城二萬余人。
哀將軍,不止擁美入懷。此處雖沒實寫,但借姜老與皇帝對話,就可窺一二,這就是作者高明處。他不止要擁入懷,還要以戰養戰,讓那一幫幫跟他出生入死的兄弟有飯吃,有官做。只把自己比喻成獵物而非狩獵者。光作獵物多了,自己不主動出擊當當狩豬者是說不過去的,國家公器,哪能光一家獨有呢,他可不是誰家私人財產,想贈送給誰都行。表面看來,哀將一直的防守沒什么錯誤,不主動出擊變成狩獵者,實則是不行的。光防守不出擊用在現在來說,叫"懶政"。《人民的名義》反腐大劇中的區委書記孫連城就是此種,拿著納稅人的錢去看星星,而人民真有什么事,只做一些表面功夫,信訪那個地方放了點糖水都在報紙上大宣特宣,而實質的惠民工程根本沒有變。信訪辦窗口還是那個說不了一兩話就得走人的低矮窗口。
而姜老呢?他是一個明白人,但他沒有指揮軍隊的權利,平時只能是干著急的份。不過未雨稠繆也是有作用的,時常在皇帝耳邊煽煽耳邊風,還是有點作用的。功高震主,尾大不掉。這此字眼,無疑是甩進云德皇帝那面湖面的石頭,表面只起了一圈漣漪,其內心是狂風巨浪般時海嘯。說它們是魯迅筆下的投槍,剌向敵人心中的匕首也不為過。
不過姜老死了,有點傷感。
云德皇再沒露面,他應該最高興的,作者后面一字未提,大家可以想象到,他前面因姜老死了所講的話,不得不發兵不給糧草的瘋傻,言老匹夫又騙了他,掀翻案牘,與后面的人不見,也一言不發形成鮮明的對照。這才是作者的高明處,不寫字化有劍為無劍,是文字的最高明境界。
不虧此《青冢》成了這期瑯琊榜中書生意氣第二名文章,曹郎作者,卻實厲害,殘月為你第一次下手點評了,講得不到請多海涵,只因匆匆一瞅,或許沒講到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