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17日,農歷正月廿一。
? ?38年前的2月17日,也是農歷正月廿一。這一天,對越自衛反擊戰爆發,數天后,叔叔蘭光輝先生為國捐軀,這一年,叔叔19歲。
? ?“蘭光輝烈士,湖南省望城縣人,一九七九年入伍,五三三九部隊戰士,一九七九年二月犧牲,終年十九歲。”墓碑上連名字帶日期共42個字,介紹著這個年輕的戰士。
? ?墓碑上沒有記載叔叔入伍的具體月份,但叔叔從入伍到犧牲,應不足兩個月。叔叔的遺物中有一套軍裝,肘部、膝蓋等部位多處磨破,而這套軍裝,并不是犧牲時所穿的那一套。據說,這套軍裝是叔叔在訓練的時候磨破的,短時間內磨破一套冬裝,訓練的強度可想而知。
? ?叔叔所在的連隊,參戰時的定位是“尖刀連”。插向敵人的尖刀,自己付出的也是整連整連的傷亡代價。
? ?叔叔入伍時,我才一歲多,記憶中沒有叔叔的真容,后來見過叔叔的照片,身穿軍裝手握鋼槍,英氣逼人。
? ?媽媽說,我小時候最乖,誰都可以帶,從來就不哭,但從叔叔確定應征,到正式入伍的這段時間內,只要叔叔一出門,我每次都哭得特別兇,怎么也哄不住。老人們常說,小孩子比大人更能感覺到冥冥天意。我想,年幼的我一定是預感到了叔叔的命數,又把叔叔的外出誤認為是出征,一個孩子面臨與親人的生離死別,哭得將會是怎樣的撕心裂肺。
? ?叔叔犧牲后,爸爸以叔叔的名義寫的“家書”從未讓奶奶起過疑心,政府每月發放的撫恤金卻總能讓爺爺潸然淚下。奶奶體弱,至死都不知道叔叔犧牲的噩耗;爺爺壽長,守著叔叔的遺像度過晚年。
? ?最后一次收到叔叔的家書,是在我剛上初中的時候。叔叔所在的部隊清理烈士遺物,發現了叔叔這封未寄出的家書,轉交給家屬。時隔十年,再次見到滿崽的親筆書信,爺爺慟哭失聲。爸爸記性好,說同樣內容的家書叔叔已經寄回來過,這一封,應該是草稿。可能是叔叔覺得這一封寫得不夠工整,重新抄寫了一份寄回家。信應該是剛過春節后寫的,叔叔“第一次過革命性的春節,感到非常自豪”。很多時候,“第一次”,往往就成了最后一次。有人曾說過,“勇敢不是不害怕,而是害怕的時候你還去堅持做。”從時間推算,叔叔寫信的時候,應該已經接到開赴前線的命令了,但從信中根本看不出叔叔有任何害怕的意思,有的只是滿腔豪情。可能在一個馬上要參戰的戰士眼中,和平時期的人們標榜自己勇敢,就如我們看到一個姑娘擰開了一瓶礦泉水然后發微信說自己是個女漢子。
? ?我家鄉望城靖港鎮,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也曾是湘軍與太平天國水戰的戰場。古鎮的族譜陳列館內有叔叔的照片和革命烈士證書,還有同是出生于靖港的劉鐵鋼烈士的照片和革命烈士證書。兩位同鄉,一樣青春年少,一并應征入伍,一起浴血奮戰,一同為國捐軀。兩名烈士,犧牲得一個比一個慘烈:叔叔在向高地進攻時遭越軍機槍掃射,劉鐵鋼烈士被越軍俘虜后吊在樹上亂刀切割。兩名烈士,鋼鐵般的意志,永不磨滅的光輝。英年殞命,血染沙場,兩名烈士的青春,綻放并定格在祖國的南疆,與山河同在。
? ?叔叔沒有子女。在當時本可成家的年齡,壯士一去不復還。叔叔沒有子女,我們就是叔叔的后代。烈士的后代,應當延續叔叔的基因:愛國者的基因、勇敢者的基因。延續愛國者的基因,我們在國家、民族需要我們的時候,就能夠無私奉獻;延續勇敢者的基因,我們在面對挑戰的時候,就能夠無所畏懼。叔叔優秀的基因要在我們、我們的后代身上,一代一代延續下去,叔叔就能真正的不朽。
? ?烈士的后代,心中不應有仇恨,叔叔身中越軍的子彈,那是因為戰爭,而就是這場戰爭,給兩國人民都造成了巨大的傷痛,泯滅仇恨,睦鄰友好,悲劇才不會重現,叔叔的血才沒有白流。
? ?我曾經到過中越的某處邊境,一條小河就是兩國的分界線,河邊的人們在悠閑地散步,河中的漁民在從容地捕魚,一片祥和。邊境的安全,從來就不是靠高墻險壑。國家富強,縱然國界只是田間小道,也固若金湯。
? ?中越邊境有一個縣叫寧明,叔叔的墓地就在縣城的烈士陵園內,青松肅立,平靜安然。年輕的叔叔和數百個同樣年輕的戰友一起,長眠于他們用生命守護的這片土地。
? ?在叔叔長眠的這38年里,祖國繁榮昌盛,家人幸福平安。
? ?請叔叔安息。
? ?愿和平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