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澎波先生
圖 | 網絡、書中插圖
全文約2400字,閱讀時間約7分鐘。
前言
先生我是愛好學習的,報過技能類網絡課程和訓練營也不少。大部分課程都是以“剖析XX”“帶你深入了解XX”為宣傳詞的。可以看出,人們對于能夠掌握技能內部操作規律和方法是有一定內在渴望的。
另外,自媒體也開始從“湊熱鬧”轉變為以“上廣深”來沉淀用戶。
對于熱點事件,人們從“看熱鬧”逐漸轉向“了解真相”過渡。通過抽離現象看本質,橫向延伸話題,深度挖掘事物間的規律和聯系,寫出思考有深度,推理有邏輯,論證有數據事實的文章,才能得到廣泛傳播。
可以預見,靠著簡單地販賣焦慮,抒發個人情緒,號召大家行動,就能輕易實現“10w+”的自媒體野蠻生長階段,即將過去。
這也是,邏輯越來越受到知識分子鐘愛的客觀環境因素。
這次跟大家分享的是,兩位畢業于香港大學的兩位學霸傅君琳和鄭少雄合著的《做事的邏輯——如何持續做正確的事》。兩位作者都精于運用數理邏輯與金融思維來分析問題,能夠幫助我們尋找真相和最優解。對兩位作者的文章有興趣的,還可以關注他們的公眾號“杠桿計劃”。
全書架構
該書分為六章,第一章是深度思考,第二章是看清自己,第三章高效學習,第四章積極意識,第五章有效決策,第六章擴寬思維。整本書脈絡清晰,層層遞進,數理金融知識貫穿其中,將我們生活和工作中常見的一些問題,先用理性邏輯化思維表達出來,答案也就浮現了。
書中還探討了“如何克服拖延癥,如何培養執行力,如何長期自律”等反人性“世紀”難題,而且都給出了切實可行的方法和步驟,相當實用。這是該書最大的優點。不過,要提醒一下,邏輯思維是一種思維模式,淺嘗輒止是不會有任何作用的。只有不斷刻意練習,遇事多從理性角度入手,尋找其內在規律,可能是金融學,可能是概率論,等方面,才有可能真正受益。這個過程是非常枯燥的,特別對于理工科較差的人來說。不過多視角看世界,不是我們一直提倡的嗎。
什么是邏輯
對于邏輯的解釋,我認為書中的定義是貼切的。“對于事物,邏輯是它背后運行的規律。對于人,邏輯是人的思維模式。”
首先,邏輯是因事而異的。每個事物之間的內在規律和原理不盡相同,如果我們試圖用一個方法或模型來套用在所有事物上,這其實就是在以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往往造成“失之毫厘,謬以千里”的結局。
其次,邏輯是因人而異的。邏輯是人的思維模式,但每個人思維的模式是不同的,這跟人的知識結構、方法論和經驗經歷有關。同樣分析一家公司是否值得投資,投行可能是采用投資估值模型及公式,而查理·芒格采用的是自創的多元思維模型,會從其它數學、物理、心理等多個角度進行分析。那到底誰的邏輯才是好的,我認為既有對錯,也有快慢之分。電影《教父》中句臺詞:花半秒鐘就能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不同思維模式之間,還是有差異的,而且差異可能非常巨大。
然后,邏輯是能夠隨著人對事物的理解而不斷被掌握的。這是我們學習的根基。知識能夠被掌握,而內在規律,通過我們不斷學習,不斷思考,不斷探索嘗試,會被挖掘出來,證明或證偽出來。
最后,不要指望所有人都是能夠從理性邏輯角度去思考的。這就是現實情況。很多人連客觀地看待世界看待問題都不能做到,讓他們去挖掘內在邏輯,這是強人所難。即使將道理和知識灌輸給他們,而他們也只會在盤算自己的得失,想要立刻看到結果。這也是為什么現在出版的書越來越多,而喜歡閱讀的人越來越少,他們對知識熟視無睹。結果就是,“凡有的,還要加倍給他;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關于做事邏輯的十條建議
借助做事的邏輯,持續做正確的事。做事的方式和策略有很多,作者認為,看清一件事運行的邏輯,才能縱觀全局,預測未來趨勢;摸清一個人思維的邏輯,才能學習模仿,轉化成自身優勢。培養做事的邏輯,就是培養自己尋找正確做事方向、掌握正確方法的能力。
具體如何做?整書內容很多,我將書中內容,結合自己的理解,整理成十條建議。
一,首先認識世界,其次認識自己,然后改變自己,最后改變世界;
二,學習坐標話思維,建立事物分析模型;
三,多用反向推導,從事情的結果、對立面、互補面進行推理;
四,深度思考,尋找事物間的共性和差異;
五,學習和運用多元思維模型,多視角觀察思考問題;
六,多一些延時享受,少一點即時滿足;
七,時刻保持積極心態,少一點“喪”;
八,高效有效行動,減少無效努力;
九,懂一點概率論,放大成功概率;
十,活用游戲化思維。
當然,這里可能有“以偏概全”的嫌疑,而且如果完全按照這十條建議來實施,你可能會發現自己也到達不了邏輯的彼岸。原因在前面已經說了,邏輯是因事而異,因人而異的。
十條建議,是根據作者提出的問題,我給出的參考答案。而每個人是要自己去尋找答案的。
總結
《做事的邏輯》這本書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沒有什么天賦異稟,只有持續做正確的事,持續在高價值區做有效的事。
道理很簡單,但實踐起來確有一定難度,不要以為能夠輕易掌握。我們學習的目的,其實就是從高手身上找到他們的“道法術”,融匯貫通,然后放諸四海,最后糾正糾偏。會有心有靈犀,但沒有一蹴而就。
如果你做事很有條理,想要看看別人是如何思考,如何尋找內在邏輯的,這本書或許能給你一些新觀點。如果你想改變做事毫無章法,遇事常常無法解決的境況,這本書會幫助你思考如何做正確的事,如何規劃自己的未來。
澎波評書:《做事的邏輯》是一本有趣的書,讓我們能夠一窺高手做事做人是如何思考的,看清自己,最后改變世界。
推薦指數:★★★★☆(四顆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