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已有言及,劉備在龐統(tǒng)生前,便已招諸葛亮等人入蜀增援,故諸葛亮等人西進(jìn)蜀中的時間尚有待于討論……
據(jù)《資治通鑒》載,“建安十九年(214),諸葛亮留關(guān)羽守荊州,與張飛、趙云將兵溯流克巴東?!奔磳⒅T葛亮等入蜀的時間限定在了建安十九年,采用的是《華陽國志》的說法。
而《三國志》、《后漢書》雖未言及準(zhǔn)確時間,亦提及建安十九年(214)五月,劉備破劉璋,據(jù)益州??此婆c《華陽國志》之說法,并無沖突。
然參《三國志·法正傳》載,“及劉備軍圍雒城,法正與劉璋信中言,今張益德數(shù)萬之眾……今此全有巴東,廣漢、犍為,過半已定……”即劉備圍困雒城之時,張飛等援軍早已占據(jù)益州半境。
且諸葛亮、張飛入蜀,旨在輔助劉備,快速控制益州全境,而非奪取成都。
《先主傳》載,“劉備分遣諸將平下屬縣,諸葛亮、張飛、趙云等將兵溯流定白帝、江州、江陽,惟關(guān)羽留鎮(zhèn)荊州。”《諸葛亮傳》亦載,“亮與張飛、趙云等率眾溯江,分定郡縣,與先主共圍成都?!?/p>
故從援軍入蜀的進(jìn)軍路線亦可看出,諸葛亮等人是以掌控益州為首要目標(biāo),最后「共圍成都」,僅是由于劉備一路圍困雒縣,久攻不下所致……
由此推之,劉備揮兵南下之際,亦是分遣諸葛亮等援軍入蜀之時。
依《三國志·先主傳》中‘劉備進(jìn)軍圍雒,時璋子循守城,被攻且一年……’之載推算,劉備圍攻雒縣不遲于建安十八年(213)五月,那么諸葛亮入蜀的時間,亦應(yīng)在此之前,而非建安十九年(214)。
至于諸葛亮、張飛、趙云等人進(jìn)軍的詳盡路線,正史所言不詳,故亦需與地圖相互結(jié)合加以驗證……
先說趙云,參《趙云傳》中所載,“至江州,分遣云從外水上江陽,與亮?xí)诔啥?/b>?!奔粗T葛亮等人至江州(重慶)方才分兵而進(jìn),而趙云是繼續(xù)溯江西進(jìn),而至江陽(瀘州),然趙云到了江陽后,將面臨兩個選擇……
其一、沿沱江而上,過漢安、資中、牛鞞,而后挺進(jìn)雒縣;
其二、繼續(xù)西進(jìn)僰道(宜賓),再沿岷江而上,過南安、逼武陽,與劉備南北夾擊。
參《法正傳》所載,“法正言今張益德數(shù)萬之眾,已定巴東,入犍為界,分平資中、德陽,三邈道侵,將何以御之?”既然法正提及‘資中’,而非‘武陽’,說明趙云應(yīng)是選擇前者,北上沱江而進(jìn)。
而且相對而言,溯沱江而上的行軍距離更短。
再說張飛、諸葛亮的北上路線,二人由江州北上墊江(合川)。但之后史文中卻出現(xiàn)了分歧……
據(jù)《三國志·張裔傳》載,“張飛自荊州由墊江入,璋授裔兵,拒張飛於德陽陌下,軍敗,還成都?!奔磸堬w應(yīng)是沿涪江北上德陽。
但《華陽國志·劉二牧志》卻道,“飛攻巴西,亮定德陽。”
如果張飛北上巴西,則是北上嘉陵江而至閬中,不會途徑德陽。但事實上,如此分歧是對「飛攻巴西,亮定德陽」之理解不明所致……
《華陽國志》中載,“璋懦弱少斷,張魯稍驕于漢中,巴夷杜濩、樸胡、袁約等叛詣魯。璋怒,殺魯母及弟,遣和德中郎將討魯,不克?!?/p>
換言之,杜濩、樸胡等賨人首領(lǐng),并不聽從劉璋指揮。
又載,‘巴人日叛,乃以羲為巴郡太守,屯閬中御魯……’然龐羲雖為巴西太守,卻因其驕功自重,私募賨人為部曲。劉璋疑之,龐羲曾想叛璋為諸侯,后為程畿所阻,方為無事。
即龐羲亦非劉璋死忠之臣,劉璋實際對巴西郡的控制力度非常有限。
如果龐羲心屬劉備,張飛只需派遣使者與龐羲接洽即可,無需直接兵戎相見。
但如果龐羲意欲抵抗,張飛攻取閬中,只會逼迫龐羲選擇與杜濩、樸胡等賨人首領(lǐng)聯(lián)合抵抗,甚至北投曹操。只待劉備占據(jù)成都,再回頭探討巴西歸附,為時未晚。
因為此時北方曹操正與孫權(quán)焦灼于合肥,而漢中張魯亦不會貿(mào)然南下。
劉備的軍隊已然占據(jù)巴東、廣漢、犍為之地,于蜀郡成都形成合圍之勢。故如果耗費精力率兵攻打非劉璋所掌控的「閬中」,卻是本末倒置。
且龐羲諸部,即使有所舉動,水路亦唯有北上葭萌關(guān)。
但據(jù)《先主傳》載,“先主北到葭萌,未即討魯,厚樹恩德,以收眾心……先主大怒,召璋白水軍督楊懷,責(zé)以無禮,斬之……徑至關(guān)中,質(zhì)諸將并士卒妻子?!奔磩淙胧窈螅紫日紦?jù)了葭萌關(guān),后北上控制了白水關(guān)。
如此,張飛只需北上涪江,布控梓潼一線。則完全可以阻斷,來自巴西郡的一切潛在威脅。
參《三國志·劉封傳》載,“將兵俱與諸葛亮、張飛等溯江西上,所在戰(zhàn)克?!逼溲?b>「溯江西上」而非溯江北上。
故而《華陽國志》中的‘飛攻巴西’,并不是指北上嘉陵江攻取閬中,而是西北方向的涪江。
但張飛輔攻成都的同時,需要布控巴西一線。即派遣使者北上閬中,并布控梓潼一帶,故而方有‘飛攻巴西’之說。
且《法正傳》中法正言,‘今張益德數(shù)萬之眾,已定巴東,入犍為界,分平資中、德陽,三邈道侵,將何以御之?’
法正在信中亦僅是言及‘資中’、‘德陽’二路,卻并未有提及‘安漢’抑或‘閬中’。故而所謂的‘三邈道侵’應(yīng)指下路走‘資中’的趙云,中路過‘德陽’的張飛,以及上路圍‘雒縣’的劉備。
而《華陽國志》中的‘亮定德陽’,亦非指由諸葛亮單獨領(lǐng)兵攻取德陽,而是指諸葛亮留在德陽,輔助三路大軍。
即諸葛亮,并未隨中路張飛軍北上。
因為據(jù)《三國志·黃權(quán)傳》所載,“璋不聽,竟遣使迎先主,出權(quán)為廣漢長。及先主襲取益州,將帥分下郡縣,郡縣望風(fēng)景附,權(quán)閉城堅守,須劉璋稽服,乃詣降先主。”
即黃權(quán)在劉備占據(jù)益州之前,一直在廣漢閉城堅守。
換言之,張飛北上實際上是繞過了廣漢城。如此諸葛亮則需鎮(zhèn)守德陽,以保證三路大軍糧道暢通。如果跟隨張飛北上,則勢必被黃權(quán)出兵斷其后路。故所謂‘亮定德陽’,實則安定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