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盧悅(新浪微博@盧悅盧悅)
嗨!
親們周日晚上好~~
今天我們照例為大家送上本周盧悅老師的
『熱門微博』。
想為你喜歡的語錄投票嗎?
請打開新浪微博,找到@盧悅盧悅,
轉發、評論、點贊均可!?
人生一大悲劇就是,我們無法選擇父母。這意味著,我們必須要像父母一樣生活,直到我們覺醒,決定走出流水線,加入自己的創意,而不再是復制父母的關系和他們在這個世界生存的模式。
···
有的時候,你已經很恨或者厭惡一個人了,但是為了不失去這段關系,不得不裝出一個nice的表情,沒有共情地去傾聽,沒有技術地去傾聽,其實那樣是在損耗你自己,你是在拿自己的腳剎車,這樣最終消耗的是你們倆的關系,因為你在不斷失血,你越來越難以恢復力氣,所以我們不妨在這個時候停住。
···
在原生家庭中,我們更多地學習的是一種關系,而不是一種方式。例如,如果你有一個暴力的父親,那么你就會將暴虐和失控的父親與膽小和自閉的女兒這一對組合放進內心中,你會邀請身邊的人和你演對手戲,你有時扮演父親,有時扮演女兒,你會一直努力尋求解開這個糾結關系的鑰匙。
···
很多時候,我們可能沒有能力去傾聽和承載對方的那種情緒,那你不妨直接告訴對方,否則當你很疲勞,強迫自己去聽的時候,你的態度會越來越敷衍,對方收到以后會更受傷。如果你從小都在做父母嘮叨的垃圾桶,你聽到自己的聲音是“我不想聽!”,那么你首先要保護好自己,不要勉強自己。
···
共情的傾聽是我既聽到了你表層的情緒,又聽到了你深層的情緒,我聽到了你這部分情緒,也聽到了你那部分情緒,我是非常整合地聽到了你全部的內心的深層的話語。這就叫做共情的傾聽。
···
回避型人的需要更多地是在和平上,他不是肉食性的動物,他沒辦法拿利爪去咬人。而焦慮型的人是肉食動物,對他們來說最可怕的是對方不理自己。所以很多時候,焦慮型的人不知道回避型的人正在用犧牲權益的方式,用土地換和平,而焦慮型人卻還在拼命地讓對方共情自己:你為什么不接我電話?!
···
我們如何能確定自己真正地聽懂對方了?其實有一件最基本的事情可以做,就是你在聽別人說完一句話以后,去重復地澄清一下對方說了什么。如果你每說一句話對方就點一次頭,就說明你共情到位了。如果對方說“你說得對”,但沒有點頭,就說明你可能沒有真正理解到他。
···
很多人將自己的缺點視如仇寇,會用盡一切方式來打擊和排斥自己的缺點,就像當年父母對待我們的方式一樣。真正的改變是我們內心的各個部分可以和平共處,也就是學會共存,而不是搞成內心深處的一場“除四害”的“斬首行動”。
···
如果沒有完成個體分離,一個人就很容易把自己的情緒和別人的情緒混淆起來。比如丈夫一看到媽媽撇嘴就跟妻子發脾氣,再比如媽媽沒有辦法區分自己的情緒和孩子的情緒,老人沒有辦法區分自己的身體和孩子的身體,給孩子穿很多,時間久了,孩子就會否認他自己的感受,無法區分自己是冷是熱。
···
溝通之局的破解就在于,回避型的人開始收聽到自己的框架,開始去維護自己的權益。“我現在不想聽了,我希望能有自己的空間”。雖然這樣的話聽起來很絕情,但是其實很多焦慮型的人是寧可聽到這個聲音也不愿意身處那種無聲的世界的。這才是正向循環的開始。我們首先要聽到自己內心的聲音。
···
Good night.
——THE END——
【心之助】
情感復合專家和情緒管理師
陪你高效處理情感問題
助你在成長中擁有幸福
助理微信號:xinzhizhuxl
Fiona_xzz或hearthol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