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總會擔心,孩子和媽媽在一起的時候會被罵哭,因為孩子比較調皮任性,她媽媽不耐煩了會兇她。
我還擔心孩子和奶奶在一起時,奶奶總是在看手機,沒有多陪孩子說說話、教她些東西,孩子跑到別的房間搗蛋也渾然不知。
處女座的我眼中容不下一粒沙子,于是我覺得我需要更多地承擔起陪孩子的責任。我對孩子的照料可謂無微不至,還教會孩子許多能力,陪伴著她盡快地成長。
那段時間孩子最喜歡和我在一起了,最離不開的就是這個爸爸,不可以出門,不可以上廁所,吃飯要爸爸喂,睡覺要爸爸陪,起床的第一眼沒看到爸爸就生氣。
于是我在欣喜孩子進步的同時也經常對孩子媽和奶奶生氣:你們怎么這么笨,不會帶好小孩幫忙分擔,讓我總要照顧著孩子而孩子也離不開我,自己什么事都做不了,我太煩了!
我和她們講道理,你們這樣是不對的,帶小孩的時候應該如何如何,孩子才會怎樣怎樣,因為孩子的心理是這樣這樣的。。
但情況并沒有因此好轉,好像還愈發嚴重。后來我才知道,這是人的抵觸心理在起作用,越是指責教導她們,越是對抗著。
那好,換個方式,咱旁敲側擊,引經據典,循循善誘,諄諄教導。本以為效果會更好,可結果對我的打擊更大。。
我心里覺得,我都這么照顧你們的感受了,你們怎么都不稍微照顧下我的感受,怎么都不為孩子想想。我心里那個焦慮難受啊。。。感覺自己完全就是個受害者。
我的溝通真的不行嗎?我處理的方式真的不對嗎?我和別人都很好溝通的,怎么跟家里人的溝通讓我這么痛苦呢?
要不我放松點,不用搞得那么緊張,奶奶沒教小朋友那就等我有空時多教教,媽媽會生氣那我就多照顧點孩子,粘著我就粘著唄,長大點就好了,只能這樣了我想。
直到后來參加一個成長課程的沙龍,我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的擔心說了出來。
在那個場中,不用說別人,我最能感受到自己從未發覺到的、那么沉重的焦慮。我把自己嚇了一跳,何以至此,我真的要被逼瘋嗎?
隨著時間推移,沙龍那天有位姐姐一句我沒太在意的話,卻經常在我腦子里盤繞——“你不一定比別人照顧得更好,真的”。
我時常在問自己,會不會真的是這樣,是不是自己有做得不夠好的地方呢?
我想起老婆在照顧孩子的時候,稍微有什么動靜我就趕緊過去查看情況,情況嚴重時還加以指責。我內心的緊張和焦慮傳染給了她,弄得她也很緊張,要么跟我爭吵要么更兇孩子。
最近聊天時她還在提到,那段時間一聽到我喊她就害怕,后來無論什么時候一聽見我喊她名字,內心的條件反射就是——“我又做錯了什么?”
老婆活潑開朗,孩子和她在一起時總是樂呵呵的很激動,不兇的時候孩子挺愿意跟她在一起的。
我想起奶奶做事很細心,照顧孩子很周到、很能理解孩子的感受,可后來卻越來越喜歡玩手機了。
難道真的是我的問題,其實我沒有比他們照顧得更好?
在觀察思考這些問題的時候,我發現每次老婆幫孩子穿上漂亮衣服或扎上漂亮辮子,總會帶她出來讓大家看看,讓大家夸夸她。
那一刻孩子挺開心的,我們也更喜歡孩子了,但沒過多久卻會讓我破壞了這份感覺。
家里有愛的流動才是對孩子最好的禮物,這不就是愛的流動的開始嗎,卻總是剛開始就讓我破壞掉了。
認識到這點后,我開始讓孩子上學前都要去和奶奶說再見,放學回家都要先去廚房和奶奶打招呼。開始和奶奶講著孩子在學校和小區玩耍的一些趣事,出去旅游也到處拍照片給奶奶看。
我開始經常帶著孩子去接老婆下班,孩子一天沒見到媽媽了很開心,她們母子一路上互動著嬉戲著。
我開始買好吃的給老婆吃,開始和她一起拍很多照片。
我開始和奶奶說,媳婦讓她周末多待在老家休息一兩天再回來。開始和老婆說,你婆婆要你陪她去買衣服。
奶奶夸孩子綁頭發漂亮,她也經常要拉著奶奶幫她綁頭發了;婆媳間有些小矛盾到我這互道不是時,我也開始在自己的內心做轉化了。。。
隨著這一切的開始,我感受到了種種的甜頭。我也越來越閉起了嘴巴,對于家人的一些小錯誤也學會去包容,心里想可不能讓嘴巴壞了事。
挺神奇的,奶奶放下了手機,又重新喜歡了做家務、照顧孩子,老婆也沒怎么對孩子兇了。
有一次洗澡時孩子不配合,老婆差點要兇起來,我在廳里克制住繼續看電視,她們兩的聲音不一會就小下來了,開始愉快地洗澡。
當你內心真的能給予對方信任的時候,對方會感應到這份信任,承擔好責任。
我漸漸意識到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于別人的優點和能力,老婆性格開朗小孩和她在一起很開心,奶奶很細心很好地照顧好孩子的生活起居,我可以更好地幫助孩子成長,建立起她的一些能力。
孩子也不會再只愿意跟著某一個人了,大家會比較心平氣和地交流,承擔各自的責任。
我想我們應該看到大家的優點、發揮各自的優勢,而不是總想著大家必須和我一樣。況且,有些人的能力,是不是因為我們自己的處理方式不對而埋沒了呢?
我用盡心思去解決的問題,卻被無形的力量化解了,也許那本來就不是個問題。
只是我們的內心不夠平和,方法不夠智慧。自己沒有察覺到,是自己在一手造就著這些問題。我們總嘗試著去溝通,去指責。但是沒有發現,心與心并沒有在一起。
我們可以看到,自己的狀態在影響著全家的狀態。一段關系處理不好,會影響到你與家庭的所有其他關系。
所以,孩子沒你不行。但沒有你,又是可以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