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共讀第一天正式打卡,點開音頻,配上音樂和主播娟子婉轉悠揚的聲音,讓人倍感舒適,心曠神怡.今天共讀內容:作者閆涵《可以穿舊衣,但不能沒審美》。
以下是摘自共讀節段分享:
“當時,我家的條件不是特別差,但媽媽的理念是:“小孩子懂什么啊,衣服合身能保暖就行了。”
我—特—別—恨—這—句—話!
她自己對穿著不講究,理所應當把我爸以及孩子培養成不講究的人。
才知原來我也曾感嘆過,為什么同樣多的衣服,我兒子穿上就不那么帥氣?
有人會說:顏值不一樣啊。
但為什么有的孩子,顏值不那么高,但出街的照片看著就是很洋氣?。?/p>
這是搭配、款式以及原生家庭的教養,讓小小的孩子,散發出與眾不同的氣場。
想讓審美觀滲入骨髓,要從穿著打扮開始。不排斥別人送衣服,舊衣搭配好了,也可以穿出獨有的范兒。
把家里有豁口的餐具扔掉,買些精致漂亮的新餐具,讓孩子從一餐一飯間,碰觸美、感知美。
你內在改變,孩子耳濡目染,明白“生活是可以不斷改變的”這一道理,進而達到精神的豐盈和富足?!?/p>
聽完共讀的分享后,我想很多原生態家庭不注重審養情趣的話,要培養一個有審美情趣的兒女是很難的。象我小時侯不存在穿別人的衣服長大,但也沒什么審美品味,直到現在都這樣,每次都商場都不知買什么衣服,經常還得問問賣衣服的小姐,你看我穿哪件衣服合適,然后人家給你拿的可是款式不大好的,試一下也不適合。往往看到漂亮衣服在穿衣鏡前試來試去還是不合適。其實心里都沒底,往往要買什么衣服,跟家里哪件衣服可以搭配上,也不懂考慮,反正每次到商場服裝店總是要駐足很久,有時看久了眼花了下手將就買了,可回到家又覺得這里不行哪里不行的,經常沒有說第一次買下來就可以的,每次總要換一次二次還不一定行。
直到現在孩子的衣服基本都是他爸買的,孩子也以習慣他老爸給他配的穿衣風格,鞋衣服都是他爸買。我偶爾買一件給他,他又不喜歡,就放衣櫥擱置一邊。所以給孩子買衣服的愿望就慢慢消失殆盡,當然也不是說孩子他爸會買衣服,有眼光,有審美情趣,只不過一直都是他爸買的衣服,慢慢穿衣風格給他同化了。
每每看著會打扮的女人會多看幾眼,而自己到這年齡穿衣審美還是零。原生態家庭沒給我帶來穿衣的審美情趣,只能靠后天學習,在該穿漂亮衣服的年紀硬生生的錯過了,到現在才覺醒,但現在有些衣服又不適合穿了,到這個年齡也不可能再去穿二十幾歲的衣服吧。
之前也學習一些穿衣搭配之類書籍,想從中彌補穿衣搭配的不足。什么《衣儀天下》、《成功穿衣秘決》、《穿著誤區》等等,看了好些書,剛看還學習了一點點,衣櫥里應該有基本色,黑色永遠不過時。但書一扔下又打回原形,到商場看到花花綠綠的衣服又動了心,基本色又丟腦后,一看黑不溜秋的,一律啪啪啪的不要。買一些花花綠綠的衣服搭配又顯得很俗氣。一打開衣櫥呈現在眼前的是一堆垃圾衣服,基本都沒什么主打色,基本色調的。其實衣服不在貴,而是要懂搭配,有時便便宜宜的衣服懂搭配,衣服也能穿出氣場來。道理也略懂一、二,可就是沒行動,到服裝商場就忘得一干二凈。
對于我這個不會穿衣打扮的人,今天聽了這節課有感而發。期待哪一天自己在穿衣打扮方面還能破繭成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