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一個畫家在咖啡廳里突然來了靈感,于是就開始在餐巾上畫了起來。坐在他旁邊的女士看到了,覺得他畫得非常好。畫家每加上一筆,餐巾上的畫便又靈動了幾分,非常神奇。幾分鐘后,畫家的咖啡喝完了,準備離開,剛想順手把那隨意之作丟進垃圾桶里。那女人開口說:"能把那餐巾給我嗎?我愿意出錢買。"那畫家說:"當然可以,不過你得為此支付兩千美元。"那女人一下懵了,一條廉價的餐巾,只不過用了兩分鐘在上面作了幅畫,怎么我就需要為此支付兩千美元?那畫家接著說,"這副畫看起來我只用了兩分鐘,其實這耗費了我60年的時間。"
后來過了很久,這女士才知道,當時在咖啡廳遇到的那位畫家,他叫畢加索。成長需要時間,而不只在一朝一夕。每一座被征服的山峰,都需要我們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登。雖然我們無法瞬間到達山峰,但幸運的是,我們可以加快我們趕路的步伐。若是我們掌握了更好的登山技巧,我們也就能更快地到達山頂,感受那一覽眾山小的豪情壯志。
回到我們的007社群,我們聚在這里,不也是想找到更多的登山者,不也是想學到更多的登山技巧嗎?漫漫成長之路,誰不想自己能早一些登上山頂。我們來到這里最大的剛需,就是為了能更好地成長,成為自己心中更好的自己。
圍繞著這一目的,逐漸地制定適用的新規則,也許我們能將75班打造成更好的成長社區,每人都有機會快速成長。
要想成長得更快,一個更加寧靜,更加專注于成長的社區也許是大家所需要的。群里鼓勵出現更多有助于成長的信息(如"心理分享會"的鏈接、能幫助糾正錯誤認知的文章),減少群里無助于成長且影響注意力的消息等。更專注于成長是其中的關鍵。
我建議可以試著打造專屬于75班的"加油兩小時"討論區。七天一次的"加油兩小時"的定位是:高質量的問題與高質量的回答,推動高質量的成長。時間頻率可以根據開展后的反饋進行調整,更理想的狀態是:今日問題,今日討論。這種是更為接近每日反思的狀態,但是是以集體思考的方式呈現。
這里有幾個疑問,以及相應的回答:
1.問:這個"加油兩小時"討論區的主要開展形式是怎么樣的?
答:若是在工作生活、閱讀學習中,遇到了令人疑惑不解的難題,在指定的兩個小時內,可以在群里向大家請教,或是發起討論。對話題感興趣的人可以對問題進行回答,或是參與討論。
2.問:會不會打擾社群里的其他戰友?
答:為了盡可能地減少對其他戰友的打擾,所以才特意限制在一定的時間范圍內,而不是白天的工作時間。這也是響應社群的定位的結果——"打造一個寧靜,且更專注于成長的社群"。
3.問:那這種方式會不會增加了回答者的"麻煩"?
答:上學時期,班里排名靠前的學霸總是很愿意回答同學的問題,你甚至可以看到那個場景——他突然發現你問的問題他不懂了,或是他也說不明白,他不但不怕麻煩,反而很愿意私下再去思考弄明白,再回來教你。其實這就是一個查漏補缺,甚至是深化你對問題的認知的過程。也是輸出倒逼輸入的一個很好的方式。當你表達清楚了,對方才剛想明白時,你卻已經擁有了更本質的認知。
4.問:我在討論區可以問什么樣的問題?
答:任何成長上的困惑都可以提問或發起討論,甚至包括這樣的小問題:我總是想吃東西,我怎么才可以更好地控制我的食量?
5.問:會不會我提出了問題卻沒有人回答?
答:會的,有可能是自己提的問題太簡單,在百度上就可以回答,這樣的問題不是一個有誠意的問題,也不是一個好問題。但有大家都感興趣的好問題時,大家都會很愿意參與進來討論。
當然也有可能是自己沒有表達清楚,或是群里沒有人擅長回答這個問題。雖然提的問題有可能沒有人回答,但這種方式卻給自己的成長提供了一個新的可能,相比于那些選擇忽略問題的人,自己的成長也會更扎實,更迅速一些。
關于提問題的注意要點,以及提高自己的"提出好問題的能力",李笑來的專欄中有非常詳細的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