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醒來死亡體驗館初次體驗后記
我和醒來算有一些淵源,2012年時一段臨時辦公的經(jīng)歷,默默旁觀醒來創(chuàng)始人之一的工作風(fēng)范,繼而慕名在2013年參與醒來眾籌,2014年受醒來微信公眾號的內(nèi)容影響,深入了解臨終關(guān)懷和放棄搶救等信息,期間還參與醒來的志愿者活動,翻譯了一位臺灣醫(yī)生所寫的探討死亡的書,終于在2016年等到醒來開館,體驗一次死亡。
1,總體來說。
感觸頗深,有幸成為最后的幸存者,有太多讓自己觸動的“點”,舍不得睡覺要趕緊寫下來。
2,整場體驗中的每一次選擇。
期間有兩道題是讓我比較糾結(jié)的,最終我只抓住一個最關(guān)鍵的因素,最最不能妥協(xié)的那一個,基于它做出選擇。但思維與行動相比,思維像是對岸的風(fēng)景,鳥語花香很美,行動是深陷泥沼步步掙扎,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走到對岸。
在游戲中我可以這么選,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相信自己也會做出同樣的選擇,但我不能確定自己在現(xiàn)實生活中選擇之后,是不是有能力來承擔(dān)隨之而來的結(jié)果。
時間會改變很多事情。
3,回顧我的所有選擇。
如果一件事在我的控制范圍內(nèi),或者說它是我的責(zé)任所在,會很勇敢去面對和選擇,比如放棄自己的生命,在某種情況下我愿意。
如果一件事情的結(jié)果由我和其他人的博弈而定,一般我會讓對方先選,然后根據(jù)他的選擇來調(diào)整自己的行動。某些時候,這是一種狡猾,某些時候,這是一種殘忍。在最后一題,小伙伴選擇把機會留給我,從她離開的背影我能看出來,她很怕黑,但還是把機會留給我了。那一瞬間我很想哭,好像有人在告訴我,“你看,還是有人是愛你的”。
認真的問自己,想不想要這個機會?
坦白說我想要,但我沒有先開口說“我很想要這個機會,希望你讓給我”之類的話,而是等小伙伴先說話,我還很虛偽的說其實可以把機會留給她,同時又不明確表態(tài)自己放棄,一直沉默到小伙伴主動開口把機會讓給我。
反思自己為什么會這樣?
因為不知道該如何爭取自己想要的東西,也一直做不到主動去拼,拼到自己成為絕對贏家那種。
4,在最后的時刻。
只剩下我一個人的時候,一開始還想著“出去要拍照發(fā)朋友圈啊”之類,漸漸的念頭淡去,很多琢磨過的事情好像不存在;進而開始體會到自己的呼吸,身體所在,可是因為坐在那里也不干嘛,我漸漸覺得身體也淡去了;最終剩下來的只是一個定義為“我”的意識;可是沒有任何事情發(fā)生,我的意識不需要做出任何反應(yīng),那“我”是否還存在?
在游戲中我覺得意識是存在的,同時這份意識不需要做任何事情,所以它相當(dāng)于不存在。
在與不在,沒區(qū)別了。
5,如果這是一輩子。
過程中的很多問題都是我曾思考過的,能很快作答。但人生是不是只能這樣過?我在2016年改變一點點態(tài)度,未來的趨勢會不會有很大不同?
沒辦法活在四維世界中,也沒辦法在不同的世界線之間跳躍。
現(xiàn)在我確實在動搖,某件事情是不是一定要這樣做才行呢?也許有別的辦法能達到最優(yōu)解呢?我會去嘗試,試試看,相信動搖之后的再一次確認,是更合適我的選擇。
6,如果這就是社會。
12個人一起玩游戲,就像是一個小社會,你來我往,有聚有散。本輪游戲玩家可能比較有緣,有兩道題目在場成員的答案都一致了,這可以略微說明玩家們有一些共同性。
有些人先行離場,有的人能留到很晚,我相信這背后有一些規(guī)律性,最不符合規(guī)律的最先出場,最符合規(guī)律的留到最后。本輪我是幸存者,下一輪換另外12個人一起玩,規(guī)律會因他們而不同,我可能會成為最先出場的人。
果然,還是要挑一個合適自己生活的環(huán)境,或者盡量讓環(huán)境中多一些合適自己發(fā)展的因素。
7,在其他玩家身上看到的。
真實的人會很有力量,可是有些事屬于心有余而力不足,他真的很想達到某種狀態(tài),然而他真的沒有能力達到那個狀態(tài),就像有些人身體不好,所以不能爬珠穆朗瑪峰。
生活像一個在白紙中作畫的過程,有的人給自己畫了一座迷宮,他很努力地畫,迷宮很迷,也很努力地在走,我不知道他是不是能走出來。
不要輕易地接受一些信息,就像不要輕易地走入黑夜,在很多玩家的發(fā)言中,都聽到他們被某些思維所影響的痕跡。六經(jīng)注我&我注六經(jīng),鏡子要有兩面才完整。
最后,聽聞每一次體驗的內(nèi)容都會不同,我計劃過一兩年再去死一死^_^
醒來(微信公眾號:xinglai4d)是一家從事生命教育的社會企業(yè),籌建了位于上海的「醒來」死亡體驗館。我們著眼于表達生命的終極命題——死亡,孤獨,自由與意義,為公眾提供體驗式的探索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