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過去了,翻了翻自己的豆瓣閱讀,稍微總結一下自己這一年的閱讀歷程。
排名不分先后。斗膽推薦十本,只為拋磚引玉。
1.《愛與黑暗的故事》

雖然說過排名不分先后,我還是帶著私心的把這本書排在了第一位。有些小說,在你讀第一頁,甚至第一個句子的時候,你就明白你面對的是一部偉大的作品。“假如你一定要我用一個詞形容我書中所有的故事,我會說:家庭。要是你允許我用兩個詞形容,我會說:不幸的家庭。”這是阿摩司·奧茲給本書中文版序言的第一句話。接著讀下去,我驚訝于作者寫作時天真的語氣。我原本以為這厚厚的500頁將會是苦大仇深的控訴和批判。可我讀到的,是一個愛在黑暗中破繭而出的故事。 他的文字,樸素、細膩。在作者的筆下,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會呼吸的。定定神,耶路撒冷仿佛就出現在你面前。
2.《帶一本書去巴黎》

當我第一次打開這本書的時候正躺在床上。來非洲工作個10幾個月了,我起初只是想借這本書找回對巴黎的記憶。讀起來發現,比起普通的游記,這書更多的在講歷史。與其說是林達在書寫巴黎,倒不如說巴黎早已經把故事寫好的,林達的工作更像是個幻燈片的 。這座三維世界中的城市,卻有著四維世界的容量,每走一步,都是在重復大革命留下的足跡。
3.《一句頂一萬句》

說實話讀這本書的時候就一個感覺:糟心。讀完了之后不光糟心了,還堵的慌。一個人的孤獨不叫孤獨,所有人的孤獨那是一個時代的孤獨。很長一段時間里,我都認為中國沒有什么好作家,以及中國的文學真心沒看頭,要說長篇《白鹿原》把能寫的都寫完了,若論短篇,魯迅之后再無來者了。現在想想之前的自己太激進了,過于抵觸接地氣的東西,15年,我希望自己能更系統的閱讀一些中國近現代作品。
4.《觀念的水位》

中國搞政治學術的,我最喜歡劉瑜。民主是一顆果實,很多人都看著他流口水,可大家一聽說要先種樹,自己還不一定吃的上,就紛紛搖著頭散了。《觀念的水位》這本書本身講的大多是劉瑜根據自身在國外生活時社會現象闡述的。這本書本身不是為了告訴大家“外國的月亮有多圓”,而是告訴我們即使在國外,民主也是一步步量變的過程。 古人行好事,莫問前程。” 我們既要行好事,又要問前程,因為一個良性的社會有義務讓那么行好事的人有美滿的生活,不僅僅是物質上,更在精神上,社會認可上。
5.《金錢不能買什么》

說起邁克爾?桑德爾 ,他在哈佛大學的公開課《公正:該如何是好》可能更有名,我最早認識他也是因為聽了這個公開課,給我留下的印象是一個“睿智的老頭兒”。后來有一次偶然的機會看到他在TED的演講,題目是《為什么我們不能把公民生活托付給市場》,正是這次演講的內容致使我讀了這本書。“市場不是中性的,它在生活中留下了它的痕跡,有時候,市場的價值觀會把一些人們關切的非市場價值觀排擠出去。”? 無論書本還是演講,他的話都很有啟發意義。
6.《失樂園》

今年去世的作家仿佛格外多,現有馬爾克斯,接著又輪到渡邊淳一。我想渡邊淳一的情色描寫即使不稱上大神,也絕對是無愧于大師這個稱號的。《失樂園》這部作品我們是無法從道德的角度去衡量的,因為男女主人公歡愉是所追求的,本就是一個拋開世俗道德之外的世界。情欲使得愛情真實,觸手可及。但情欲之后的綿綿無盡的空虛,讓愛情變得觸不可及。因此一部分人開始尋求肉體的高潮,一部分人開始追逐彼此的永恒。有些人則比較貪心,他們追求兩者,幸運的成就神仙眷侶,不幸的走入毀滅的深淵。但無論如何,有愛情的人,都是幸福的。
7.《Steal like an artist》

獻丑了,原諒我的英語水平無法嘗試推薦更有難度的英文書籍。這本書簡單來看也是一本教人工作和思考的書, 隨意瀏覽一下卻發現了很多新穎的看法.. 不錯,尤其那些涂報紙的短句, 蠻有意思... 比起同類型的書,這本至少有趣味的多。Don't wait until you know who you are to get started. 學設計的朋友有興趣可以看一下。
8.《槍炮,病菌與鋼鐵》

一部關于人類社會進步的歷史分析,作者很用心,講了很多故事,實地考察的經驗也很豐富,耐讀易懂,用不斷提問,不斷回答的方法,帶著讀者一起思考,這種講歷史的方法也很可取,吊起了我繼續讀歷史的興趣。他用四百多頁的篇幅與讀者一起回顧了13000年的人類文明史,探討為什么是歐洲大陸征服了美洲和非洲而非相反,決定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決定性因素究竟是什么?在本書出版的年代,他從一個獨到的角度回答了這個問題,即,是環境,更準確的說是地理環境決定了這一切。
9.《最初的愛情,最后的儀式》

如果你沒有太長的時間閱讀,比起厚重的長篇你更喜歡輕松的短篇;如果你看夠煩一成不變的故事,想找尋一點兒新鮮刺激,那么我覺得這本書一定適合你。殺妻,亂倫,群交,虐童...這8個毀三觀的短篇故事,是蘊藏著作者對人世間怎樣的情感。。正如伊恩·麥克尤恩在《家庭制造》中寫的一樣,“對于暴力和色情我有行家的品味”.
10.《三體》

劉慈欣大大,請受小弟一拜。高中時候看劉慈欣的《球狀閃電》還沒有這樣的感覺,這次翻開浩瀚的《三體》整個心情只能用“holy shit”來形容。其實仔細推敲之后這部作品還是有很多的不足之處,大劉的文筆,劇情編織上的BUG,人物設計的刻板化等等,但這些絲毫不影響其成為中國科幻里程碑式的作品,如果連這樣一部作品我們都不支持,那中國科幻什么時候能站起來呢?(話說中國的破電影和破足球我們支持的太過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