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漂泊的老人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旅夜書懷》唐.杜甫
杜甫,一代詩圣,大半生都在四處漂泊中度過,直至晚年,仍然居無定所,衣食堪憂。他的詩歌,就是一首漂泊的歌,一首哀怨的歌,一首為生活所困的歌,一首苦中作樂聊以自慰的歌。然而正因如此,他的詩歌才接地氣,才有生命力,才包含著對生活艱辛的體悟和無奈。
試想四處飄蕩的那個夜晚,無處落腳,攜妻帶女寓居在一葉孤舟上,微風輕輕吹來,岸邊的茅草隨風搖擺,夜色飄零之下,高高的桅桿刺向天空,孤舟在夜色中格外寂寞。遠望天邊,零星的幾點星星低垂,顯得岸邊的平原蒼茫寬闊,一輪圓月好似從奔騰的大江之中涌出,為這沉寂的夜色染上一點清輝。夜色蒼茫,詩人靜靜地沉浸在這夜色當中。想想自戰(zhàn)亂以來,背井離鄉(xiāng),一路漂泊。功名豈是文章成就?虛名如水,奔騰而去。老來之際,疾病纏身,官也做不成了。四處飄蕩的孤獨,好似那天地之間一只無人在意的沙鷗。
杜甫的一生,是流浪的一生,坎坷的一生。長安繁華,只是別家的盛世,位卑名微只能苦苦掙扎,好不容易熬個小職位,卻趕上大亂,生生被捉了去。“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愁傷發(fā)落,幾乎無法束起,又能奈何?
曾經(jīng)的大唐,曾經(jīng)的朝廷,曾經(jīng)的廟堂,一艘讓杜甫半生苦苦追求渴望登上的大船,卻在安史之亂的風暴中,猛然觸礁!昔日光輝四射的長安,和杜拾遺的廟堂大夢一起被一片戰(zhàn)火熊熊燃燒!流浪出長安城外,才發(fā)現(xiàn)百姓流離失所,尸骨漫山遍野,這難道就是昔日的大唐嗎?很快,這位老人也要開始自己的流浪漂泊之旅了。杜甫從長安出發(fā),攜妻帶子一路向西入川,寒冬臘月,路途艱險可想而知。
有客有客字子美,白頭亂發(fā)垂過耳;歲拾橡栗隨狙公,天寒日暮山谷里。中原無書歸不得,手腳凍皸皮肉死。嗚呼一歌兮歌已哀,悲風為我從天來。
長镵長镵白木柄,我生托子以為命。黃精無苗山雪盛,短衣數(shù)挽不掩脛。此時與子空歸來,男呻女吟四壁靜。嗚呼二歌兮歌始放,鄰里為我色惆悵。
有弟有弟在遠方,三人各瘦何人強。生別展轉不相見,胡塵暗天道路長。東飛鴐鵝后鹙鶬,安得送我置汝旁。嗚呼三歌兮歌三發(fā),汝歸何處收兄骨。
有妹有妹在鐘離,良人早歿諸孤癡。長淮浪高蛟龍怒,十年不見來何時。扁舟欲往箭滿眼,杳杳南國多旌旗。嗚呼四歌兮歌四奏,林猿為我啼清晝。
四山多風溪水急,寒雨颯颯枯樹濕。黃蒿古城云不開,白狐跳梁黃狐立。我生何為在窮谷,中夜起坐萬感集。嗚呼五歌兮歌正長,魂招不來歸故鄉(xiāng)。
南有龍兮在山湫,古木巃嵸枝相樛。木葉黃落龍正蟄,蝮蛇東來水上游。我行怪此安敢出,拔劍欲斬且復休。嗚呼六歌兮歌思遲,溪壑為我回春姿。
男兒生不成名身已老,三年饑走荒山道。長安卿相多少年,富貴應須致身早。山中儒生舊相識,但話宿昔傷懷抱。嗚呼七歌兮悄終曲,仰視皇天白日速。
這近乎就是一位孤苦老人在人生漂泊中的哀嚎,衣不蔽體,食不果腹,親人分散在天南地北,烽煙四起,音訊隔絕。他甚至想到露死荒野,何人收尸,豈不悲哉!此時此刻,詩人已經(jīng)和所有逃難的百姓沒有兩樣了。之后他雖然在成都度過了安逸的兩年,但最終仍然擺脫不了顛沛流離的命運,貧病相加,孤死一葉扁舟之上。
滄海桑田,日月更替,那個千年之前四處漂泊流蕩,終生郁郁的老人,在逃難的路上,在寄宿的船上,在被秋風掀翻的茅屋下,在行路夜宿的農夫家寫下的這些詩句,卻隨著歲月的流逝,異常清晰起來。朗朗上口間,是這位老人半生的漂泊與不幸,然而卻是大唐星河里耀眼明亮的星,等你一旦注視,就會陷入沉思、悲憫、贊嘆以致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