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生活方式是由他的性格決定的。一個率直活潑的人不會選擇做刻板的工作,也不會選擇一潭死水的生活。而生性寡淡、心性膽小的人也不會選擇沖擊性強的工作或者波動無果的生活。
娛樂圈有一對我非常欣賞的姐妹花:陳意涵和張鈞甯。她們元氣滿滿、斗志昂揚。她們以一種滿格的狀態向身邊的人展示生命力的延伸。看《跟著貝爾去冒險》時得知張鈞甯每天晨起都要打坐,艱苦環境下作為一個女孩子她所表現出的能力是驚人的,勇敢果毅也得益于她不輕言放棄的生活態度。而“元氣女神”陳大發能提到的關鍵點就更多了,她在30歲前定下的瘋狂之旅一一做到了:與閨密張鈞甯扎辮子頭,腳腕紋了一只小象,在深藍大海裸泳,高臺上跳海,與素未謀面的人接吻。翻翻她的微博能看到她在世界各地、各種場合的倒立留念,也能看到她以同一種下叉式不同年齡的對比照。陳大發似乎不是汗淋淋就是笑盈盈。張陳這樣的一生不能用輝煌概括,輝煌卻是玷污了她們單純的源動力。可以說“不悔”,演員是她們的某一標簽,她們卻選擇了另一種多樣充實的生活狀態。旁觀者覺得這一切沒那么困難,但是能挑戰自我的人卻為少數。
一、時間不知停止在某刻
近來聽多了有人離世的新聞小道,不覺心中直犯怵。
生命有多長呢?年齡、財富狀況都做不得準。不是老人才會更替去世,也不是富人就能長命百歲。
總有人說‘拿青春換了金錢,到頭來拿金錢換人命。’只可惜,窮人即使不受苦賺錢也要生病,反之來說,生病后沒錢看病又是一大急癥。
前段時間從表姐那里聽說了一件事,一個五歲的小女孩和阿姨騎著電動車赴喜宴。歸途中被大車撞尾,孩子當場死亡,腦漿四濺。我聽了后,即使并不認識這個異地的孩子,也覺得心揪得難受。
事故的發生沒有人能預算。我們并不清楚有多少個明天還可以踩著日光醒來。或許明天,或許幾年,也或許生老病死就是最好的情況。
這就和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一樣,我想換個命題:假如生命只有三天,你會怎么過。有人說‘我要和我最愛的人表白,她結婚了都不知道我喜歡過她,起碼要讓她知道啊。’有人說‘只剩下三天太短了,做什么事都不夠,干脆睡覺好了’。也有人說‘知道三天后就死亡,這三天也過的煎熬,不如馬上死掉免了心里受罪。’
答案千奇百怪,左不過消極和積極兩種。就在我執著于生活的意義時,突然想:即使天性使然,也是有可能改變的。天性確實決定了太多,關乎你的為人處世,關乎你對待事物的考慮。但是!一輩子并不是像時間只有一條軌道,只能一直延著那條筆直的通往未來的線走。我們可以分成好幾個階段,換不同的方式活著,就像數學里的線段。也可以以射線的方向、線段的長度活著。畢竟我們比起那些失去的人來說,還正擁有。
二、瘋一把,起碼不會忘記
美人遲暮以后能記得什么呢?她不會記得自己的美貌是何時消逝,她會記得是誰捧著她已經老去、皺紋斑駁的臉輕輕地細吻,她會記得曾在雪山之顛體會到的冰冷與感悟。
人一生可能會有許許多多的回憶藏在記憶的最深處。但青絲繞脊時能記得的卻寥寥無幾,那些是一生的驚險與刺激,是關于某些人最刻骨銘心的符號。
去年和好友旅行有幸結識了一位有道老人。老人已是白發蒼蒼的年紀臉上卻有著很不同的神采奕奕。為什么這么說呢?在我生活的圈子里,老人大多是行動遲緩,每日也只在自己居住的城市做一些和緩的娛樂項目。而他卻獨愛旅行。
為了表示尊敬,我就暫且稱他林老。那次旅行夾雜著一些“極限”運動。爬的山很陡,臺階不到一腳寬,走起路來只能把重心放在前腳掌。有一些地方甚至沒有臺階,只有夾緊腿才能磨過去的峭巖。在山底我就注視到了林老,他在人群中著實顯眼,穿著淺灰色的運動衣,背著登山包,一頭白發熨帖的躺在腦袋上。我和朋友都能算得上年輕力壯,但卻是一直望著林老的后腦勺前進的。
登到半山腰已經是累的想死過去了。山路上也有很多爬不上去的行者中途人擠人離開。我趁著喝水的空擋細細觀察林老,他為了不阻礙別人行進靠在還略微濕潤的山上,汗水淋濕了滿頭的白發,陽光下泛著明亮的色彩。他拿著脖頸上掛著的毛巾輕輕地擦著汗,又從包里拿出自備的保溫杯豪飲一番繼續啟程。
那一路上即使同伴都一個個累倒在半路上, 我也還是跟著林老,生怕看不到他的后腦勺就丟了向前的勇氣。登上頂峰一覽眾山小的瞬間,心中說不出的感覺,是對自己不放棄的欣慰,是對漫山遍野生命的敬畏,也是對能博覽大局的滿足。受不住好奇心的驅使,我裝作若無其事的攀到林老旁邊,開始搭腔。
林老已有75歲高齡,聊天的時候像極了我家中的爺爺。和藹可親!這才是我印象中老人的代名詞啊。林老有一女一子,都有了各自的家庭。他不像別家的父母總操心孩子的事還要橫加干涉。‘難得糊涂’是他處事的態度。我問他為什么會選擇這樣對身體素質有強大考驗的運動。他摸了摸手腕上掉色的手表,“這是我老伴兒結婚時候送我的手表,她走的時候神志不清還鬧著找手表。年輕的時候家里窮,她想出去旅行,可惜得照顧孩子,后來又照顧孫子,念叨了一輩子也沒能實現。我比我老伴兒想的開,兒孫自有兒孫福呀。現在旅行一來全了她的心愿,二來老婆子到死都還記得手表,我也想啊,做事不能等啊,等我死的時候也得有點能忘不了的事啊。”
這一番話有如醍醐灌頂,自和林老分別后。我就想起之前計劃的事好像大多沒做到。我總是多愁善感,處事消極,我就想我要換種方式活,以后誰也不管只顧自己。我想學游泳,想學擊劍卻總是一拖再拖。總覺得時間還有很多,不著急。
如今想來,生命剩下多少額度,誰知道呢?不管是未來的一秒,一年十年,幾十年,只要還有時間就不要屈于接受現在并不滿意的生活。
就換種方式活著,哪怕只為生命終結的一瞬間腦海里能多播放一些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