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家長面臨一個頭疼的問題,就是孩子寫作業拖拉,一點都不自覺,都是自己在身邊使勁渾身解數也不能讓孩子乖乖地寫。寫作業拖拉是孩子很常見的一個現象。不少家長反映,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讓寫作業就雞飛狗跳。那么,孩子為什么不喜歡寫作業呢?這是個重要的問題,如果找到孩子不想寫作業的原因,再培養孩子的自覺性就好的多了。
首先,愛玩是孩子的天性,那么就把學習也當成游戲給孩子安排,就像玩游戲過關一樣,“玩”完有什么獎勵?能不能升級?給孩子一個動力,而不是一味的就學呀學,孩子就像學習的機器一樣,天天學校學,回來也學,能不煩嗎?我們大人也是一樣,上一天班了,回來再讓你加班你愿意嗎?我們也不愿意,何況是孩子呢?因此,我們要換個方式給孩子溝通,就把學習當成游戲,當成在玩著學,不要動不動就吵孩子,這做的不好,那又需要改正,這樣的話孩子就對這個所謂“游戲”也不感興趣了。要用不同角度發現孩子的優點,放大孩子的優點,盡量少提孩子的缺點,慢慢的鼓勵孩子,先把孩子的興趣培養起來,回家就讓孩子玩著學,不要那么嚴肅了。這樣還可以培養孩子在學校學習的興趣,在學校學習好了,回到家里再學習就輕松多了,就像玩游戲一樣再給孩子過一遍,有助于記憶,不是很好嗎?
國家提倡減負,我們也要給孩子減負,孩子能否健康成長不僅是學校的責任也是社會和家庭的責任?,F在不少學校為了升學率不僅沒有給孩子減負還給孩子增加了學習負擔,不少家長為了攀比,在學生放學后還給報不少補習班,特長班,奧數班,英語班等等,學生還哪有時間玩?當學生長大回憶起童年的時候就沒有一絲的快樂感,而我們80,90后的家長們在工作之余還會回想小時候那段美好的時光呢!孩子長大的時候,也許還沒有我們快樂呢,當生活快要壓垮我們,當我們找不到生活里的光的時候,我們會回憶那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那么孩子長大該多可憐啊,他們連回憶都沒有,只有學不完的習,做不完的題,刷不完的試卷。
其實,我們培養孩子的自覺性,是讓孩子認識學習的意義,而不是一項任務,讓孩子感受到學習的樂趣,他才會自覺。不要把孩子的時間空間都擠得滿滿的,給孩子一點空間,給孩子一點屬于自己的時間。如果我們把孩子看的死死,管的嚴嚴的,孩子就會喪失學習興趣,即便報再多的班也不能提高孩子的成績。我之前在培訓班當過學管老師,看著孩子為學習而發愁,寧愿在學校多待一會也不愿多學一點。記得有個孩子給我說:“老師,你就讓我在學校玩一會吧,我回家再寫作業,反正回家也是得寫,回家還有回家的作業呢。在學校,父母不在,我想玩一會,就一會兒??看著孩子天真懇求的眼神,我心軟了,是我們教育的錯還是社會和家庭的錯?這樣培養出的孩子長大會有出息嗎?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培養人才不是一天二兩天的功夫,所以,我們不能拔苗助長,孩子的成長是長久的發展,如果孩子從小就厭倦了學習,那么等到中學,高中關鍵時期就會更厭學,一旦學不會就很難堅持下去,這樣反而起到相反的效果。所以,我建議,家長和老師不要一味的只抓孩子的學習,也要多多聽孩子心聲,與孩子心靈走近了對培養孩子的自覺性也是很有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