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魚海棠》終于上映,很早以前就有推薦文章稱,這將是一部“中國動畫片的巔峰之作”,播放的預告片也很是讓人驚艷。古樸的畫風,細膩的線條,還有故事背景,比之宮崎駿一點也不遜色。如今終于面世,我馬上就坐進了電影院,一窺大魚的風采。
這個“十二年磨一劍”的故事講述了45億年前的世界,只有一片汪洋大海,和一群古老的大魚。在與人類世界平行的空間里,生活著一個規規矩矩、遵守秩序的族群,他們為神工作,掌管世界萬物運行規律,也掌管人類的靈魂。他們的天空與人類世界的大海相連。他們既不是神,也不是人,他們是“其他人”。
女主角椿從小被母親寄予厚望,希望她長大后掌管海棠花的生長。16歲的她必須去人間巡游7日,完成自己的成年禮。而就在她回家的時候,遇到危險,被一位人類少年所救,少年為她葬生海底。椿自責不已,這時掌管好人靈魂的靈婆告訴她可以幫人起死回生,代價是她一半的壽命。椿從靈婆那里換得一條小魚,并取名“鯤”,準備將鯤養大送回人間,不料大禍來臨。
片中還有一個男孩湫,一直默默地愛著椿。他幫助椿養育鯤,當大禍來臨時,他又用自己的神力幫助椿送鯤重返人間,還拿自己的壽命換椿的性命。他愛得無私無畏,但只換得椿的一句“我把你當哥哥”。所以被人詬病說這個角色是“萬年備胎”,而期待了12年的結果就端出了一個三角戀故事,真是讓人大失所望。
鯤的名字出自《莊子逍遙游》:“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椿的名字也出自《莊子逍遙游》:“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而片中的湫則說自己是天神,很可能他與椿就是同根同源的。
椿者春也,代表萬物生長;湫者秋也,代表收獲和衰亡。兩者就像陰陽兩極,一生一滅。所以,椿一定要讓鯤重生,不一定就是愛情,更多的是她對生的使命,驅使她不惜用自己的命來換鯤。靈婆也說交易一旦達成,椿與鯤就是同生死,鯤離開椿就死,命會在人間延續。椿拼死保護的不僅僅是鯤,也是自己。
而湫說椿拒絕了自己的天神之愛,自己背叛了所有神靈去愛椿,為椿帶去歡樂。所以湫才是逆天而行的那個人,他為了鯤強行打開天門,為了椿去跟靈婆交易,靈婆明明告訴他天命不可違,他還是執意為愛去逆天,把自己化作風雨陪伴心愛的女孩。
然而這一切都是天命,靈婆是犯錯被罰,孤獨地與貓為伴來掌管好人靈魂八百年,鼠婆也是犯罪被罰不見天日掌管壞人靈魂,終日與鼠為伴。而椿的行為,逃不過靈婆的眼,他只是順天命來引渡椿和湫,鼠婆則是乘機逃脫地獄。
而爺爺,他早知一切是命,更懂得順應天命,所以他才說:“我知道你在做一件十分危險的事,許多人都會反對你,但只要你抱著善良的心去做,無論事情是好是壞,是對是錯,交于別人去評論吧,爺爺支持你的決定,我會化作海棠樹,保佑你。”
湫的愛沒有理由,椿的愛沒有對錯,一切的一切都是命中注定。
靈婆說:你遇見一個人,犯了一個錯,你想彌補想還清,到最后才發現你根本無力回天,犯下的罪過永遠無法彌補,我們永遠無法還清。
《圣經》中有亞當和夏娃犯了錯,被罰入人間,后代生生世世帶有原罪。人間的罪惡越來越多后,上帝便計劃用洪水來消滅惡人,又發現人類中有一好人諾亞,指示其造方舟避難,洪水過后一切消亡,唯有諾亞一家和一些動物幸存。《大魚海棠》中也是洪水過后,靈婆說:下面的臟東西也該洗洗了。東西方文化在這一點上異曲同工了。
電影的宣傳標榜“情懷”,其實很坑爹。情懷這個東西,是我們讀了《西游記》再看《大鬧天宮》才抒發地出來的。而一部《莊子逍遙游》又有多少人讀過或是聽說過,況且讀過的人根本就不認可把莊子的思想和《大魚海棠》里的愛扯在一起。
所以電影里的“情懷”應該是梁旋和張春兩位主創,從2004年起把一個想法做成小樣片,又逐漸放大到一部3d電影的情懷。這中間各種曲折,又是啟動,又是擱置,又是眾籌,又是跳票,一幀一幀的畫圖,一個一個的取景,才有今天完美的畫面。有人說大魚模仿了宮崎駿,到不如說,中國與日本本就一衣帶水,兩者都借鑒了中國古代藝術,怎能不相像呢?
我覺得感動和可喜的地方是,終于有人肯花心思,用工匠的精神去制作動畫片。雖然講故事還不及迪斯尼和宮崎駿,但也突破了我們只要拍奇幻題材,就是一只猴子打遍天下的局限。
12年才成就的夢想,不是情懷支撐著怎么能走到今天。所以椿的執著也代表了兩位主創的執著,就算故事再薄弱,他們也要堅持講完,讓中國動畫打上他們的情懷風。
所以這世間,愛你的人沒有理由,不愛你的人也無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