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任務沒有完成,也許還有機會,“明天再說吧”。
想去見的人,各種沒時間、抽不出身,“還有機會”。
想去實現的夢想,各種被阻礙、被擱置,“來日方長嘛”。
最后的最后,你才幡然醒悟,如果我當時沒有推脫,沒有相信來日方長。。。
1只爭朝夕
比我早一個月進公司的同事昨天告訴我,我辭職了。在我們還沒反應過來的時候,她繼續說,我明天就要辦離職手續了,今晚估計是最后一次跟你們一起睡了。
我跟這位同事并不是特別親密的關系,只是同住在公司宿舍,每天都見面的熟人。一開始,我就察覺了我們之間的間隙,和差異,預見了我倆不能快速熟絡的以后。再加上我這人典型的慢熱——慢熱到必須半年才能跟一個陌生人熟悉起來。
平時在一起呆著的時候,即使沉默到尷尬,也不會主動打破沉默。
總是以為,相處是個漫長的過程,不必急于一時,來日方長嘛。所以,在聽到她說要離開的時候,突然覺得自己浪費了好多時間,明明可以好好努力來經營好這段友誼的,卻在一夕之間失去了所有機會。
她這一走,我再也沒有可以挽回的機會,再也不可能實現好好相處了,再也沒有機會成為更親密的朋友了。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
曾經有成千上萬個機會擺在我面前,而我沒有好好珍惜,如果再給我一次重來的機會,我一定會好好珍惜,不再相信來日方長。
不用加期限,不要一萬年。只愿爭朝夕。
2 ?有些人,一旦錯過就不再!
把每天都當成末日來相待,一分一秒都美到淚水掉下來。
朋友Q在校大學生一枚,大二那年偶遇一圖書館男神,后偷偷喜歡此男許久。
在一番打探之后,掌握了該男的基本資料——名字,生日,星座,學院,專業等等。自此,開始了漫長的暗戀——偷偷地打聽男生身邊的好朋友,旁敲側擊地索要聯系方式;關注男生動態;費盡心思營造各種“偶遇”;參加各種男生喜歡的活動;朋友圈里的甜言蜜語全是暗示給男生的。總之,各種暗戀招數她幾乎用了個遍。
大二的期末班級聚會上,大家都喝的有點多,借著酒意,室友鼓勵她去告白,她搖搖頭,“才剛剛認識,這么快表白,太不矜持了”,推脫了。
大三的選修課上,玩真心話大冒險,她被迫要與喜歡的人打電話告白,室友趁機慫恿,她卻擺擺手極力反對,“不行啊,現在還不熟,等熟絡了之后再說吧。”
“那你們啥時候熟悉啊?”
“慢慢來吧,不急。”
時間一晃便到了畢業季,Q還是只停留在暗戀階段,毫無進展。室友實在看不下去了,就在散伙飯局上,再次慫恿她去告白。Q扭扭捏捏不敢去,室友就背著她撥通了男生的電話。
燈微昏,人微醺,情微醉。本以為這樣的氛圍絕對是告白的好時機,電話那頭響起“喂”的一聲,Q還是退縮了,“不好意思,打錯了”。
畢業后,Q在一場又一場的相親之后,終于明白,心里終是有那么一個人是放不下的。開始瘋狂地打聽男神的消息,卻終是無果。
茫茫人海,遇見喜歡的人不容易,何必因為無關緊要的因素而錯過?喜歡就表白,想要就爭取,思維簡單化,行事直接化,何必拐彎抹角,無端的失去大好機會!
有些人,一旦錯過就不再!
3 ?陪伴是最長情的感恩
結識L是在一場葬禮上,L作為一個三排以外的親友,在走出墓地之后,依然淚流不止。看她哭成這樣,我遞上紙巾,“關系很親近吧?”
她接過紙巾,“沒有,只是一個部門的前輩。”
哦。看著她整理好情緒,我正欲離開,聽見她說,“觸景生情罷了。”
至此,勾起了我的好奇心。
L是家里的獨生女,大學畢業后,放棄了家鄉的安穩工作,毅然決然地來到大城市打拼,原本不同意她外出的父母在看到女兒的決心后,也放棄了說服的想法。
她一心要在大城市站穩腳跟再回去,父母也為了支持他盡量不拿家里的事情打擾他。慢慢地,她回家的次數越來越少,有一年,過年都沒能回去。為了彌補自己不在身邊的空虛,她為父母買了條狗,時不時地報個旅游團,讓老兩口出去散心。
每當不能回家,她就告訴自己,下個假期一定回家陪父母。
這樣的狀態持續了2年,突然有一天,L接到了家鄉的陌生電話,母親顫抖著聲音說,閨女,家里出了點事,你能不能回來一趟?
回到家她才知道,父親在某一天早晨外出時,不幸摔倒,突發腦溢血去世。連父親的最后一面也沒見到,這成了她心里永遠的遺憾。
自從父親去世后,L回到了家鄉,找了份穩定的工作,有空就陪母親。
我總以為,來日方長,等到我功成名就,我就可以好好地陪爸媽。我以為,努力滿足他們的物質需要是我的動力,陪伴可以慢慢來。現在才發現,生命來來往往,只有陪伴才是對父母最好的報恩。
4?去見你想見的人,去做你想做的事
人生如此短暫,來來往往的生命中,有些人,說了再見就真的再也不見了。你以為的來日方長,或許會在某一天戛然而止,而你,猝不及防,追悔莫及。
去見你想見的人,去做你想做的事。趁陽光正好。趁微風不噪。趁繁花還未開至荼蘼。趁現在還年輕,還可以走很長很長的路,還能訴說很深很深的思念。趁世界還不那么擁擠。趁飛機現在還沒有起飛。趁現在時光還沒有吞噬你們的留念。趁現在自己的雙手還能擁抱彼此。
來日并不方長,愿你把每天都當成末日來相待,一分一秒都美到淚水掉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