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文章的開頭我想問你幾個問題。
你是否總在刷朋友圈與微博停不下來?
你是否也有著不刷完就是不舒服的感覺?
然而,你看的這無窮無盡的信息,其本身真的跟你有什么聯系?又或者,你從哪方面得到了提升?
這里說一下數據:微博發布2017年第一季度財報。截至2017年3月31日,微博月活躍用戶達3.4億。 微信的日活躍用戶為7.6億人。
而我們在其中投入大量的時間與“注意力”,又在其中得到些什么,這是你需要思考的。
我的觀察,這個世界上有三個這樣的大坑?;旧?9.99%的人都在里面,可惜大家都不知道自己在坑里,因為放眼過去,大家不都這樣嗎?
第一個大坑、沒頭沒腦地湊熱鬧
第二個大坑、心急火燎地隨大流
第三個大坑、操碎了別人的心肝
“注意力”是你”與生俱來”擁有的最寶貴的財富。你的一切價值,都是你的注意力的產出。你想想看是不是這樣,還有別的什么是這樣的嗎?
錢不是最重要的,因為它可以再生。時間也不是最重要的,因為它本質上不屬于你,你只能跟它做朋友,讓它為你所用。從這個角度望過去,人生其實是公平的。因為你的注意力,你是可以自己做主的,所以那結局是好是壞,真的是你自己選的。如此看來,很多人的敗局在“8歲”的時候就定下來了。從那個時候開始,他們就養成了浪費自己的注意力的習慣,任憑自己最重要,最寶貴的資源大把大把地流失。這樣的人若是能夠成功,天理何在。
概念:“注意力”是你最寶貴的財富,把寶貴的注意力全部放在你自己的身上,放在成長上。
2
“安全感”的概念。
安全感是如何讓你成為了“低級生物”。
工具是人類器官的延伸,車是腿的延伸,收音機是耳的延伸,望遠鏡是人眼的延伸等等。原始社會的時候,我們會熟悉在周圍數里的范圍內的一切事物,是為了自身的安全。如今,不會在突然間就被野獸奪走生命的我們可以足不出戶,卻可以因為“互聯網”看到千里之外的事情。
巴西的奧運會、美國的大選、今天吳亦凡出什么事了,明天鹿晗出什么事了。這些都是你原本看不到的東西,現在因為“網絡”卻隨時清晰可見。我們總是控制不住的刷著,如同那些雙眼長在兩側的低級生物,全視角的看著世界。
由于全視角,導致無法長期關注某一點,認真仔細觀察,導致它們在進化過程中從未有過機會進化出大腦皮層。其實我們可以為此感到慶幸,因為整個人類社會其實某種意義就是建立在大腦皮層之上。
如同“低級生物”一般,沒辦法長期深入觀察、思考,注意力總是放在周圍的每件事上,這樣的人沒有過去跟將來,他們甚至不知道自己可以有將來和過去,只有一個沒有前后對比的現在,被困在“永恒的當下”。
3
你想要百分之百的安全感。而百分之百的安全,帶來的是百分之百的束縛。
安全感是一個聽起來曼妙的詞,它會讓人感覺到舒適,但同樣是人生中最大的枷鎖。大多數人都是這樣的:時時刻刻關注身邊所有可以被關注的東西,而且非常害怕竟然有被自己漏掉得。導致你無法長期的集中觀察,不能長期深入思考,讓你無法集中你最寶貴的財富“注意力”,而你一切有價值的產出,實際上都是由注意力換來的。這些都沒想到,所以你只是個平平淡淡的普通人也就不足為奇了吧。
而大多數人刷微博、刷圈的主要原因就是:擔心錯過重要信息。 準確的說,害怕跟朋友們疏遠了。
如果你去觀察,就會發現有一些人,不討論熱門話題,但是你一旦遇到問題、需要建議的時候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他。通過自己的價值與大家產生聯系,給自己的朋友真正有效的幫助,也不是極好的保持連接的方式嗎。
改變自己的行為習慣不是一揮而就的,否則我們也就沒有必要掙扎著一路成長。每當自己手賤想追熱點、刷圈的時候不妨問問自己。 上周的熱點是什么?上個月的熱點是什么?你會發現很難想起來,那你對眼前這個過幾天注定被遺忘的熱點,想追的沖動就會小一些了。
4
從某種意義上說:幾乎所有的進步都是放棄了部分的安全感才可能獲得的。
進步的前提是你敢于邁出第一步,而不是總在擔心,自己這一步邁得漂不漂亮 很多朋友都說,父母的期望是最大的枷鎖。其實真正的枷鎖應該是:順從父母給你帶來的安全感。其實父母的阻礙可能反倒是最好的檢驗。它來考察你是否有足夠的勇氣面對自己的人生,做出自己的決定,并為它負責。
離開自己的安全窩,邁開向未知的一步確實很難,可是只要邁出去了,你就會體會到以前無法想象的風景與暢快。
心理學把習得技能分成三個區域:舒適區、學習區、恐慌區。我們要做的就是不斷突破自己的舒適區,放棄掉某部分的安全感,停留在學習區然后獲得進步。
生活中總是有著太多鮮活的例子,向我們證明“追求百分之百的安全感”,是怎么將一代又一代人困的生不如死。
想方設法弄到鐵飯碗結果不得不下崗的,不惜動用幾代人積蓄當房奴的,為了穩定甚至不惜自殺逼家人絕對不能創業的,因為缺乏安全感,大學畢業了想都不想就回老家的。 太普遍了。
用李笑來的話說:這只不過是過分追求安全感的下場,并不是什么“造化弄人”或者“命運捉弄”。
5
盡量不與缺乏“安全感”的人合作。
很有意思的是,人會在其他人進步的時候,因為自身缺乏安全感,從而對那個試圖改變的人進行言論攻擊,試圖把他從新拖回原本的生活。其實這就是一種“螃蟹效應”,很好玩,感興趣的等下可以去百度。
人類社會其實就建立在分工合作之上,但我想給你們的建議是:不要跟缺乏安全感的人合作---因為他們的世界里,實際上不可能有真正的合作關系。
解釋起來也很簡單,所謂的合作,其實就是大家各自放棄一部分安全感,然后交給對方,并且相信對方不會利用你放棄的這部分安全感。
反過來我們就可以試著定義什么是勇敢:最大的勇敢莫過于即使自己已經什么都沒有了,還依然勇于放棄部分安全感?!坝赂摇蹦撤N意義上是可以習得的,方法也是很簡單:放棄掉自己部分的安全感,哪怕只是那么一點點。
6
通過放棄部分安全感,讓自己成為“進取型人格”。
人其實可以分為兩種人格:進取型人格、表現型人格。
進取型人格:認為成長才是最重要的,不管外界的反饋如何,仍然專注于自身的成長學習。
表現型人格:好面子,過分關注別人的評價,如果無法獲得好評,甚至可能丟臉的事,那他們就不會做。
而能舉出來最讓人心驚的例子就是:英語。
小學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大學四年,十六年的學習,一直在學著,結果還是成了“啞巴英語”。我問朋友:你為什么不說英語啊? 朋友說:“我說的不好,等我說的好了我就說了?!卑萃?,怎么能夠說得好英語,那就得多說啊,你都不說,那怎么可能說得好呢?
其實也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害怕被別人所嘲笑。不過,想想其實事實是這樣子的,你講的不好,聽的費勁的人又不是你,不是嗎? 你怕什么呀?
7
警示:
看到這里大家也都注意到了追求“百分之百安全感”,的危害,但是如果你在原本在能給自己帶來安全感的圈子里都混得差強人意,卻幻想著通過放棄安全感就能“馬上”獲得改變的、看了文章就以為大徹大悟,結果就“虎頭虎腦”立馬選擇辭職創業或者前往大城市的,一定要好好得的獨立思考后再做決定。
最后一點小建議,:萬一你還有機會選擇,千萬不要跟沒有安全感的人結婚,甚至不要跟他們談戀愛。他們不僅被“追求半分之百的安全感”所拖累,還會因此窮盡一切可能拖累身邊所有的人----這是冰冷冷又冷兮兮的事實,不信你就仔細觀察一下;相信我,不出幾天你就會被無處不在的大量慘烈例證嚇到。
總結:
- “注意力”是你與生俱來擁有的最寶貴的財富,你的一切價值都是注意力換來的,把它用到自身的成長上。
- 追求百分之百的安全感,你肯定會把自己困在永恒的當下,我們必須要放棄一部分安全感,才能深入的長期觀察、思考與進步。
- 如果有的選,盡量不與缺乏“安全感”的人合作。
- 通過放棄部分安全感,讓自己成為“進取型人格”。
請認真的思考與行動:
- 在生活中找幾個小領域試試“放棄全視角”,體驗幾天。比如關掉微信朋友圈,停用幾天微博、手機靜音幾天、不出門獨處幾天、不看大家看的電視劇幾天。
- 你是不是一直在追求百分之百的安全感,你在哪方面被拖累的很慘?
- 你身邊一定有不少貌似能力很強,卻又其實并不得志的人,想想看那是因為他們在哪方面過分追求安全感,所以導致的。
- 如果你的另一半極度缺乏安全感,你要如何做才能讓他或者她與你共同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