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問我,你為什么叫彈劍唱陽春呢?
其實并不復雜:先說彈劍。《馮諼客孟嘗君》中,馮諼對孟嘗中所給的待遇不滿,于是彈劍而歌:長鋏歸來乎!食無魚,出無車,無以為家。
孟嘗君不差錢,滿足了他這三個愿望。馮諼于是不復歌。后來馮諼薛地市義,再后來營狡兔三窟,都因此而起。
故彈劍者,有士為知己者死的意義在里面。
所謂“報君黃金臺是意,提攜玉龍為君死。”也是這個意思。
再說唱陽春。《十八歲的天空》中有一個學生(汪晨)以“若有知音見采,不辭遍唱陽春”來酬知己。意為如果有人賞識,一定給他唱最有難度,最高雅的《陽春白雪》。
黃安在《野火在輕輕地燒》中唱道“我愿意化作那不老的樹,站在你每天回家的路。”席慕容在《一棵開花的樹》中寫道“慎重地開滿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其實都是想認真做事,得到別人的欣賞。
我是一個別人給點陽光就燦爛,別人給點星光就絢爛,別人給個雞窩就趴在里面下蛋的人。只要有人認可我的工作,我就會努力做到自己的最高水平。雖然在有些人眼里,我所做的還不算是陽春白雪,但也是我能做到的最好的下里巴人。
剛參加工作時,我在公校當教師。第一天上班,我就買了一個電視機,工資一個沒掙,就先投入700多。不為別的,就為了能讓學生們學習之余看看電影,既放松又受益。
學生們很是歡迎,老師們卻不干了。于是就有人向校長告了黑狀。校長在教師大會上嚴厲批評,認為這是嘩眾取寵。
我取消了每周一次的觀影計劃,學生們很不開心,教師們卻高興了。雖然后來有些班里的教師會借我的電視機給他們班學生放電影,但要想把這個事做成常規,他們還是反對的。
很多人,并不是覺得你的想法不好,但只要不是自己的想法,他就反對。寧可大家平庸,不想別人出頭。
剛工作的那一年,教高一。學生一去就要住校,就要軍訓,孩子們有各種不適應。我總想著給孩子們一些安慰。一次翻檔案的時候,發現我班有一個孩子的生日就是在軍訓的這幾天,于是我有個想法,就叫班長去學校廣播室代表全班給那個要過生日的孩子點了一首歌。
應該是好想法吧?但沒用,因為據說同學們發現廣播室可以點歌,就也加入了點歌的隊伍。這樣一來,我成了點歌的始作俑者,又一次成了教師大會的批評對象。按領導們的說法,如果學生們點歌,尤其是男女學生之間互相點歌,會無形中促成早戀。
于是點歌不再,早戀依然。
我曾設想過理想的語文教學,就是和孩子們一起玩,在快樂中成長,在快樂中學習。可是,這很難。
而現在我找到了這樣教學的現實版。我理想的語文觸手可及。于是我果斷加入了四真學堂。
但有知音見采,不辭遍唱陽春。
也許,有家長能認同我的教學,并能給我一點點的交流,無論是質疑的,還是認可的,我這個“人來瘋”就會表現得更好呢!
和四真一起,和學生一起,走在實現夢想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