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外出旅行時,到達火車站已是凌晨,正從地下通道里急急忙忙趕去換車時,碰到兩位外國友人,又是嘰哩呱啦,又是手舞足蹈的在那問路,我連忙側身繞過。朋友問我,要不要去幫幫忙,我搖了搖頭,說:“怎么幫?一句聽不懂,當年在學校的那三句半,早八百年前就還給老師了。”正說話間,聽到有人正在與他們流利的對話,轉眼他們就直奔我們們前面去了,看樣子問題解決了。我回頭望望了助人的人,咳,太不起眼了吧,居然沒找著。
? ? ? ? 雖說我當時表面上毫不在乎,其實除了覺得說不好外,更多的還是害怕,內心早就崩潰了?;貋砗?,在手機上下載了不少學英語的APP,不就是學個英語嘛,哼哼!
? ? ? ? 如今,大半年過去了,剛查了下,我打開APP學習的次數了了可數,沒時間啊,沒有好的學習環境啊,感覺沒什么效果,沒傳說中那么好用嘛……,反正是啥也沒學會。
? ? ? ? 想來,我壓根就沒有這方面的天賦!
? ? ? ? 就在今天早上,當我聽說,有人在21歲前只會說英語,幾次學習外語都以失敗告終。如今,他可以自信地使用西班牙語、德語、法語、中文普通話等12種語言,多次成功冒充當地人而不被發覺。
? ? ? ? 第一反應:不信!
? ? ? ? 第二反應:廣告!
? ? ? ? 再細聽下去,原來說的是《跟各國人都聊得來——三個月外語流利術》一書的作者本尼·劉易斯。本尼不僅是語言學習達人,還是TED熱門演講人和美國《國家地理》年度旅行者。在這本書中他認為:語言不是用來學習的,而是用來生活的,關鍵在于“用”。并給我們總結“快速學習外語”的三個訣竅:
? ? ? ? ①『刻意營造環境』
? ? ? ? ? 沒有好的學習環境。這句話是大多數學習語言的同學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但你想想看,我們能有多少人可以為了學習語言特意跑到國外去的?之前有個朋友,在國外呆了兩年,回來還是一句英語都不會,一問才知道,雖說在國外,卻天天呆在中國人的圈子里?!叭ネ鈬拍軐W好外語”,這是一個最大的借口,真正的環境是自己刻意營造的。
? ? ? ? 那么應該怎樣營造環境呢?只有一個要求:
? ? ? ? ? 能夠提供及時反饋。只有這樣才能及早發現問題,不走彎路,而且一定要和真人交流,不管是通過社交媒體,還是網絡平臺,甚至于直接去找陌生人說話。因為語言不是學會的,而是逐漸適應的。不要恐懼,因為陌生人只是還沒有認識的朋友。
? ? ? ? ②『切實可行的目標』
? ? ? ? ? 說一口流利地英語,不就是我們學習英語的目的嘛。那,請問你的流利是什么樣的?可以參加哲學辯論會式的流利?會使用高大上的詞匯?還是起碼得說話不會猶豫和停頓?……
? ? ? ? 作者說,拉倒吧,我就是英語國家的,我都做不到這樣的“流利”。有這種心態其實是學習者被自己想象出來的目標嚇到了。真正的流利,只需要自如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僅此而已。所以,一開始應該只給自己定個小目標。比如,為初次見面定制一個1分鐘講話稿,就用自己目前掌握的單詞和語法,練熟它,然后勇敢地去找人說。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收到反饋,被指出哪幾個方面不足,關注其中占比最大的是什么,然后把它當做近期的迷你目標。迷你目標達成時間最好不要超過一周,每天固定抽出一段時間來改善。比如當下語調有問題,那么本周任務就是語調;下一周發現講話依賴詞匯書,那就練習自發說話。
? ? ? ? 專注于目前最大的問題,集中力量解決它,會給你帶來真實的成就感。
? ? ? ? ③『間隔的重復記憶法』
? ? ? ? 對于外語學習而言,單詞記憶是第一道門檻。傳統方法往往是按照單詞出現順序,從頭到尾背誦記憶。但是我們現在的時間越來越碎片化,很難有整塊時間從頭到尾梳理,結果就是總也背不到結尾,卻還在重復那些已經學會的單詞。
? ? ? ? 我最大的悲哀就是學了那么久的英語,背了那么多的單詞,只記住了一個abandon。
? ? ? ? 作者對此提出了間隔重復記憶法。顛覆我們以往先易后難的方法,簡單說就是把記不住的,難記的放在前面,簡單的,易記的放在后面。
? ? ? ? 過去的做法是制作單詞卡片,沒學會的卡片放在前面;現在有很多學習英語的手機APP都提供了單詞難度排序,或者收藏夾功能,可以幫助我們節省大量時間。充分利用自定義排序或者收藏夾,集中最近需要重點學習的單詞,直到把它們熟練掌握、清出列表為止。
? ? ? ? 其實,這些方法不僅可以用來學習外語,也可以用于學習其他技能。不管是學什么,真正的學習都始于走出溫室的那一刻。
? ? ? ? 所以,想學習,就請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