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寫做夢很美,美到在無法入睡的暗夜里,也能開出美麗的花朵;美到我孤寂的童年,馨香的花季,濡濕的雨季,甚至現在平實的生活,都能幻化成詩。
對文字的喜歡,可以追溯到上小學起,因為家里有讀書的姐姐,于是我就可以接觸到一些課本之外的書籍,大多是《中學生》之類的期刊。讀到自己喜歡的字句,我就摘抄到一個自制的小本子上。在一次作文課上,我拿出來翻看,被老師看到,當即在全班對我進行了表揚,那是我第一次收獲和寫作有關的外界給予的快樂。
不知道是因為熱愛才會去做,還是去做了就會變得越來越好,于是越來越愛。在接下來的整個初中階段,我的作文通常都會被當做范文在全班傳閱,遇到特別得意的,老師還會推薦給其他老師拿去別班展示,于是,我成了校園名人。高中的時候,作文優勢凸顯,一個滿分作文能給我在年級組提升好幾個名次,高考的時候,我也是作文的受益者。
我的寫做夢很長,長到一夢就是三十幾年。其實,我也不知道,她是不是更為悠遠,遠到我“說書”的爺爺那代,遠到我早逝的父親這輩。我的爺爺是“說書先生”,據說他生活的解放前,每到冬天農閑,爺爺就去附近的村子走街串巷說書。我不知道物質極度匱乏的那個年代,爺爺為什么會走上說書這條路,他又是怎么學會說書的。我沒有見過我的爺爺,但是我想我的爺爺一定是個有情懷的人。
遺憾的是就連我的父親也在我一歲多的時候離世了,而且是主動的結束自己的生命,他的離去是我今生無論如何努力都彌補不了的缺憾,他的離去是我們家庭的巨大災難,也時時代的一個悲劇。
父親是一個很有才情的人,生不逢時,讀到高中,趕上文化大革命,參加了紅衛兵,后來因高考取消,參軍去了。
復原后回鄉里教書,繼而被村上幾個別有用心的干部強烈要求調回本村,可是他回來后受盡了批斗和折磨,最終,在一個炎熱的夏天,他選擇了永遠的離開這個世界。
再后來,他當兵時的戰友,到我們村里來找他,就是沖著他的文筆,想給他在政府謀個職位,但是在村口問路的時候,被鄉人告知父親已經不在了。
如果這樣,是不是有點夢到今生做已遲的意味?我這個夢或許是延續了三代人的傳承,當然這只是我的想象,但是我愿意這么想,這是他們留給我的唯一能感知的東西了。
我的寫做夢很真,真到夢里花開,俯拾即是。春日午后,我坐在窗邊,看風掠過枝頭,落花簌簌,于是一段文字躍然紙上;夏日清晨,我早起,伺候完陽臺上的花草,坐回自己的角落,捧起書讀著,遇到某個字眼,撩動了某處心弦,于是,我又開始以文編織一段心曲;哪怕沒有這些觸景生情,還有太多太多情不知所起,文字,就成了我最忠實的傾訴者,最靜默的傾聽者,最懂我的知己。
我的寫作夢,除了陪伴孤獨,撫慰心靈之外,一旦照進現實,讓我的生活變得靈動起來。
緣起那次遇見,在圖書館隨意拿起一本書《追夢路上,讓靈魂發光》,原是當作一本枕邊書消遣的,可是打開后發現它并不能給我安眠,而是讓我在青燈下一口氣讀完,頃刻間內心潛藏的那個文學夢被喚醒,于是我開始了逐夢之旅。
在電腦上搜索作者齊帆齊老師,然后關注她的公眾號,還加了微信,直到后來,我報了她寫作課,決定跟著這個靈魂閃光的女子,和一群人共同前行,去追逐我的寫作夢。
走進這個全新的世界,開始,我就像個懵懂的孩子,帶著新奇和些許的茫然,看著群里的寫作前輩分享自己的成果。
慢慢的,我發現這條路上人才濟濟,比自己年輕、勤奮、努力的人比比皆是,內心難免生出一些焦躁。
焦躁的同時我開始反思,也找出自己獨特的優勢,比如閱歷的積淀,敏銳的感受力等等,于是我不再妄自菲薄,快速的行動起來,我知道,實干是療愈焦慮最好的藥。
因為喜歡,所以開始;因為熱愛,所以堅持,有夢就去追吧!
讓我們懷揣夢想,砥礪前行,相信前進的路上,一定會遇見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