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我有記憶的時候開始,父母在外應酬的時候總帶著我,到現在我媽媽還總是跟新結交的朋友說我是吃百家飯長大的人。
那時每次吃飯時,大人們都少不了喝酒,喝到高興時還會大喊大叫。看著他們喝醉酒后互相攙扶前行的步態,覺得特別的無奈~~
高考后,進入北方的大學,再后來去杭州工作,經常看到我的同學和同事在交際中工作中大量的飲酒,美名曰:這是傳統,必須的。
但我是不飲酒的,而且我的同學和同事也很體諒我,沒強迫我。只要一開始與同學或同事交往時就表明態度,而且堅持下去,不喝也不影響人際的交往。
人以類聚,物以群分,慢慢的,自己也就結交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對于本來不喜歡飲酒的人來說,生活本已不易,不需要勉強自己。
而在佛教中有五戒,其中有一戒是酒戒,它是屬于遮戒。佛慈憫眾生,設置戒的目的之一是讓你避免在生活中因為喝酒而犯下重大的錯誤,最后追悔莫及。
“同桌的你”變“酒駕的你”####
高曉松是我比較喜歡的藝人。前兩年,他主講的《曉說》我幾乎每一集都看了。雖然他是名人,但也會因為酒醉而犯下大錯。
2011年5月,高曉松在酒足飯飽后,開車上路,造成四車追尾的嚴重事故。他后來說過一句話:“我以前一直以為喝酒能給人自由,最后因為喝酒失去了自由。”
在酒駕入刑之后,“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的觀念已經廣為人知,但仍然有很多人頂風犯法,這不僅是對自己生命的不珍惜,更是對他人生命不負責任的表現。
“你對我很好,但我仍然要離開你”####
小芳是一位美麗的大姐姐,在她主動離婚前有一位外人看起來很美好的家庭。
她的丈夫是一位國企的中層管理者,事業上很有發展,在結婚時就能在二線城市買了婚房。他對小芳也很好,一回家會燒飯做菜,不舍得讓姐姐動手,一有空還會整理房間,簡直就是人見人愛的模范丈夫。
可是放著這么好的丈夫,小芳為什么要主動離婚呢?這還是源自于醉酒。小芳原來的丈夫什么都好,就是在晚上喝醉就的時候就如同變了一個人一樣。
要么癱軟如泥,需要小芳背著這么個大男人換衣,洗澡,有時甚至還會打人。剛開始的時候,小芳想想他這么好,忍忍算了,和他談了好幾次,嘴上答應好好的,但堅持不了半個月,又喝醉了回來,這讓小芳心力交瘁,最后熬了4年,熬不動了,一狠心,離婚了。
小芳的前夫平時表現都很好,可就是因為醉酒,讓他失去了妻子。他也很可憐,因為在醉酒的狀態下,他根本沒法控制自己,就會做出平時難以想象,最終讓他終生后悔的事來。
過量喝酒會危害健康####
不知道大家看過一部紀錄片人間世嗎?里面有一段是記錄器官移植的過程的。那是一位有嚴重肝病的患者,正在做器官移植的手術,當他的肝取下來的時候,觀眾可以看到它又大又黑,醫生說這種肝已經基本喪失了解毒的功能了。
每個人都知道要適量喝酒,但一到酒桌上,就把它拋到九霄云外了。它進入到我們的胃里,翻江倒海,操控我們的思想,長期過量飲酒后導致現在得酒精肝的男性非常多,輕的會讓他們食欲不振,面色發灰,重的會使人性功能減退。
佛的教導####
喝酒會讓人喪失對自己的控制力,失去定力,最終失去智慧。佛在《增一阿含經》有開示: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于此眾中,我不見一法修行已,多修行已,受畜生、餓鬼、地獄罪,若生人中,狂愚癡惑,不識真偽,所謂飲酒也。諸比丘,若有人心好飲酒,所生之處,無有智慧,常懷愚癡。如是諸比丘,慎莫飲酒。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增一阿含經》
再引用一段經文: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于此眾中,無有一法勝此法者,若修行已,多修行已,受人中福,受天上福,得泥洹證。云何為一法?所謂不飲酒也。諸比丘,若有人不飲酒,生便聰明,無有愚惑,博知經籍,意不錯亂。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增一阿含經》
普通人沒學佛,喜歡喝就適量喝,不過量。不喜歡喝的朋友一開始就表明態度不喝酒,千萬不能因為面子過不去而偶爾喝偶爾不喝。只要堅持不喝,大多數人都是通情達理的,不會強逼著你。
學佛之后呢沒有特殊情況還是不要喝酒為好。不喝酒,是佛給我們的一道護身符,保護我們未來免遭受痛苦和糾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