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中心化”可以和“沒有中心”劃等號嗎?

去中心化,是相對這個中心化的世界而言。

現實生活中存在大量中心化體系,包括政府部門、銀行、媒體、學校、電子商務網站等。

與此同時,這個世界也呈現出去中心化的一面,比如蜂群、蟻群等一些只靠基因和本能生存生活的昆蟲等。

在人類社會,幾乎所有的機制,都是中心化的。一定程度上,是中心化讓個體力量并不太強大的人類從動物世界脫穎而出。

中心化的弊端同樣明顯,當人類不再迫切地需要依賴中心化的時候,中心化反而會讓人覺得不舒服。

不過,事情并不像那些不負責任的人所說:去中心化的區塊鏈會“顛覆”這個世界。這個世界不需要顛覆,它只是需要不斷優化改善。

中心化與去中心化,是這個世界的兩面,絕對的去中心化并不優于絕對的中心化,去中心化固然會帶來好處,也必然帶來相應的壞處。

一、中心化體系存在的原因

如果沒有中心化體系的保障,受不完善的信用、契約、制度等因素影響,市場失靈的現象經常會發生,完全競爭市場幾乎不能實現。

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交易主要依托信息和資金,而信息的收集往往需要消耗大量成本,資金的往來則需要可靠的信用背書。

在信息流通和信用保障不夠便利的時代,用戶之間直接的點對點溝通缺乏技術支撐,安全和效率都是短板,這時具有鮮明中心化特征的中介組織便應運而生了。

中介組織通常表現為以一個或幾個企業(機構)組成的中心節點,通過專業化、大批量地搜集處理,將所有的信息或資金匯聚其中,進行交換或交易。

在法律、監管機構以及市場機制的約束下,交易信息和資金的安全性與可靠性能夠得到保障。

同時,由于中介組織集聚了所有信息與資金,在為用戶提供便利服務的同時,會收取一定的平臺或中介費用作為收益。中介組織可以從中獲益也是整個中心化體系得以維持的前提。

中心化體系具備一些優點:

1.中心化系統交易效率高。由于將信息和資金匯集到中心節點進行批量處理,在高速計算機服務器與大數據技術的幫助下,可同時處理上萬筆交易。

2.中心化系統商業模式成熟、交易較為便利。中介組織通過牽線信息和貨幣交易可以獲得可觀收益,因此其就具備較強的動力去保障交易的穩定,不斷提高交易服務質量。

理智地看,在某些方面我們必須去中心化,而且去得越徹底越好。另一些方面,我們反倒急切地需要一個中心。

區塊鏈作為一種技術,它并不能帶來絕對的去中心化,它只是一個可以用來去中心化的工具,而不是一個創造無政府主義或者絕對自由和平的法寶。

拿貨幣來說,中心化的貨幣固然會以稅收、通脹等方式讓人們“受損”,但它背后還有國家機器和制度提供保障與相關服務,甚至與貴金屬掛鉤保障價值。

這也是包括美元、人民幣在內的國家法幣,始終保持價值相對穩定,在外匯市場波動基本恒定的關鍵原因。

而貨幣價值和價格穩定,也是其作為一般等價物,參與到商品交易中作為衡量價值的關鍵。如果一個貨幣價格都不穩定,又有什么人愿意用它來進行消費和結算呢?

二、為什么需要去中心化?

中心化體系中確實存在很多不容忽視的問題。例如:

1.不同中心之間的互聯成本較高。

在中心化的體系中,資源都掌握在各中心手中,而各中心的運作模式與管理體系并不相同,打通各中心的成本就非常高。

2.中心化體系缺乏透明。

對普通用戶而言,中心化體系的實際運作,對用戶開放的僅是最簡單的輸入輸出環節,中間過程一般用戶都一無所知,交易安全完全依賴于中介組織的能力與意愿。相對于將分散在全球各地的數據而言,集中存儲在中介組織的數據更容易遭到惡意篡改和破壞。

3.中心化體系交易成本偏高。

在現有的各種商業模式下,中介組織會對被控制的中心化體系內所有用戶收取一定費用作為收益,這就相當于體系內的一種“征稅”,人為推高了交易成本。

雖然信息去中心化已取得較大進展,但是價值與貨幣去中心化較為緩慢?;ヂ摼W的出現,從本質上解決了信息去中心化問題。

在互聯網出現之前,很多行業的信息(如新聞、廣告、通信、教育及衣食住行相關的信息)都是由相關中介機構收集之后再在市場中出售的。

當互聯網技術出現以后,信息的共享與實時更新成為一種不可逆的趨勢,發生在人們身邊的信息很快即可同步到互聯網中去。

這種信息的傳遞渠道變更極大地改變了市場格局與人們的生活,大量低效率的中介機構被互聯網信息共享技術所取代。

互聯網技術成功實現了信息的去中心化,但無法實現價值的去中心化。例如,我們現如今可以在互聯網上共享自己的生活信息、知識和資料等,但(在多數情況下)不敢在互聯網上直接與陌生人交易。

現有互聯網中的金融體系,多是由政府銀行提供或者第三方提供的支付系統,還是依靠中心化的方案來解決。

這些中心化方案,主要憑借某個大公司或者政府信用作為背書,將所有價值轉移計算放在一個中心服務器(集群)中。

事實上,通過中心化的信用背書來解決,也只能將信用局限在一定的機構、地區或者國家的范圍之內。

在紛繁復雜的全球體系中,要憑空建立一個全球性的信用共識體系是很難的,由于每個國家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情況不同,要實現兩個國家的企業和政府完全互信是幾乎做不到的。

區塊鏈技術的意義就是試圖解決這一問題,打破中心化體系的信用枷鎖,實現全球節點間的信用與貨幣互聯。

三、事物的兩面性

貨幣有兩面:一面中心化,一面去中心化。

最近有一種思潮,認為去中心化的貨幣才是真正的自由的貨幣,并鼓吹包括比特幣在內的加密貨幣,會取代法幣進行流通使用。

事實上,加密貨幣只是一種數字資產的憑證,一種權益記賬單位。有價值,可以個人擁有和使用,但遠遠無法替代目前流通中的國家法幣。

目前最為可笑的現象,就是一些人一邊做著中心化的加密貨幣交易所生意,一邊又對傳統中心化發行的法定貨幣嗤之以鼻。將之描述為對勞動人民的剝削,上升到階級矛盾,一副要通過區塊鏈解放全球勞動人民的樣子。

如果誰認為自己開發一條公鏈就可以取得主權國家才擁有的鑄幣權,實在是幼稚。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數字貨幣依然是國家法幣的數字化或區塊鏈版本化。例如,我國發行的數字人民幣,美聯儲發行的數字美元,或者美元的1:1映射代幣(USDT/DUSD等等)。

它們依然由強有力的中心化機構,保證它們的價值穩定,參與到社會的交易和流通當中。

區塊鏈是個好東西,但總有很多心術不正的人只想付出幾乎沒有任何成本的電子商品,希望靠概念和信息不對稱,來攫取法幣實現財富的收割。

如前所述,過度中心化會讓人不舒服,特別是在人們不需要中心化提供強力保障的時候。因為中心的意義在于控制,而且沒有人可以保障這個中心本身不出問題。

去中心化不是不要中心,其實質是人人都是中心。

在去中心化系統中,任何人都是一個節點,任何人也都可以成為一個中心。任何中心都不是永久的,而是階段性的,任何中心對節點都不具有強制性。

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公司開始思考中心化帶來的問題,簡單來說,無非是共享權利而已。

兩點之間直線最短。這句話經常被用來描述為什么去中心化。

然而,光在同一個透明介質里走的是直線,因為這樣最快;如果從一種透明介質斜射入另一種透明介質,光的傳播就會發生偏折,這個時候,折線更快。

兩點之間,不是直線最快,而是阻力最小、控制點最多的線。自然規律如此,國家、社會、組織亦是如此。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