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早晨,兒子從熱乎乎的被窩里不太情愿的鉆出來,他一邊洗臉,我一邊問他,“你去練跆拳道,我去學太極拳,然后我們還要一起去參加一個非暴力溝通的公益分享,時間怎么安排呢?”
兒子嘟著嘴說:“媽媽,我不想去練跆拳道。”
天?不想去?是今天不想去還是永遠不想去了?我可是交了年費的?做事半途而廢,不太好吧。再說,我還要去練太極拳,孩子不去練跆拳道,我怎么跑出去練拳?一串想法從我的腦袋里排著隊飄過。
還好,我看到了這些想法,還有這些想法背后的擔心和恐懼,當看到這些時,我松了下來,處于“零步”的狀態,我內心安靜平和,有一種柔軟的東西在心底升起。我向自己的孩子發出了邀請--“來,親愛的寶貝,我們來看看在你那里發生了什么”。是什么讓這個曾經特別喜歡跆拳道的孩子突然說不去了呢?
在他面前,我蹲了下來,輕輕的拉著他小手。他的手上,洗手的水珠還沒有擦干,隔著水珠一絲絲的涼意,我能感受到這雙小手的溫度。我感覺我們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我從橋的這一端,款款的走向我的孩子。沒有評判,帶著尊重和好奇,我的內心無比的溫暖和堅定,相信那一刻,我一定是溫柔的。
“你有點不高興?你不想去跆拳道了?發生了什么讓你不開心的事嗎?”
“很多。”
“那你能說說是什么嗎?”
孩子囁嚅著,什么也說不出來。
顯然,孩子內心有情緒,但是,他無法組織好語言,準確的表達出來。我開始去體會他的心,緩緩的把自己的猜測說出來,很慢很慢,就像要說到他的心里。“是你想老師跟你多說點話,想老師表揚你嗎?”“是你的動作不到位,害怕自己練不好嗎?”
“是第一條”亮亮說。
“那和第二條有沒有一點關系?”
“沒有”
得到了這樣的確認,我懸著的心放了下來。眼前的這個小人兒,他特別特別的看重認可,特別是來自老師的認可。
“你想教練和你多說說話?讓她說你練的多么好?讓她對你豎起大拇指?”“那樣你會很神氣?這樣的認可對你特別重要?”“你特別需要認可是嗎?”
“是的,媽媽,我想教練說我好,那樣我會很高興”
“哦,原來是這樣,你想教練說你好,特別特別想”
靜靜的,我看著孩子的眼睛,他也閃著亮晶晶的眼睛看著我。沿著這種連接,我看到了這個小人兒,他就是這樣的需要認可,需要關注,需要欣賞……這些,都是關乎生命的……那一刻,我看到了他被接納、被傾聽的放松和平靜。就這樣,我靜靜的看了他很小的一會。
“媽媽,那我去練跆拳道,你學了太極拳回來接我,我們在一起去……”
看,這么短的時間,沒有媽媽的說教和嘮叨,孩子,被看到以后做出了自己的選擇。這樣的選擇,沒有控制和強迫,是完全從自己內心發出的,充滿了自主和力量。我想,這就是書中常說的變“要我做”為“我要做”吧。
后記:練完跆拳道,我去接亮亮的時候,他拿著老師發的小禮品,開心的不得了。今天晚上有跆拳道課,早晨一睜眼,亮亮就說:“媽媽,今晚練跆拳道,我要得雙倍的禮物”。
用心制作,歡迎點贊、轉發和分享,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