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蘇童等中國作家的作品,里面往往代表了某一類人,某一種集體的整齊劃一的代表,或者意識形態,你非得表現什么,表現歷史,表現社會,反映人民、國家,那么這樣的作品才是好的作品。然而時代是變化的,我們從集體的整齊劃一,逐漸風向轉向了對個體的關注。從記錄美好生活的抖音,到注重個人表達的自媒體賬號,人們渴望,空前炙熱的渴望去表達自己。隨之而來的是上個年代的文學作品漸漸不在被人所知,我們開始關注個體生活故事為素材提煉的小說文本。
我們也開始越來越關注世界范圍內的作者,比如艾麗絲·門羅。我承認自己看的書實在是少,那么多作家,只知道幾位。被人推薦買了艾麗絲·門羅的《逃離》,放著一直沒有閱讀。后辭職有了時間,發現這本書真的是寶藏……
作者:艾麗絲·門羅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出品方:新經典文化
原作名:Runaway
譯者:李文俊
出版年:2009年7月
頁數:359
定價:28.00元
裝幀:平裝
叢書:新經典文庫·桂冠文叢
ISBN:9787530209837
回頭想來為什么會買這本書,已經記不清楚了。然而這樣的作者在中國真的非常少被知道。描寫一個女人被搭訕時候的情景,以及她的心里動機和各種潛意識的想法,暴露無遺,真的是如同少女般的真實。其思考內涵真的邏輯嚴密,全都想好了。比如其中有一段,少女在想,怎么干?在火車的車廂里,還是在門后面,被人拉開后就能看到。真的是神了。讓你不得不面對這些生活的真實。
這些真實,往往盤旋在我們腦海中,我們不敢暴露出來,不敢告訴別人,因為這些思考過程是清晰,羞恥且罪惡的。怎么能告訴對方,我期望對方不要走呢?怎么能告訴對方,我渴望對方的撫摸呢?真的是直接大膽且真實。
艾麗絲·門羅就是這樣一位作者,把筆下每一位人物的內心想法,細致的暴露出來,他們的思考判斷過程顯露的獨一無二。說是技巧,我覺得這是克制。作者用克制的態度,把人物的心理,人物塑造描述的栩栩如生。
這已經是不知道第幾本書,我看完后想改編成劇本,但沒有實現的了……
《逃離》這篇講述卡拉愛上馬術老師克拉克后,離開家庭和克拉克一起創業生活的故事。讀完后,隱約感受到了什么,女性的兩次逃離,隱秘而溫柔的暴力。讓我想到了最近在排的兩部舞臺劇,也是一樣的講述的家庭,女性的,但從文本和故事情節上來看,沒有《逃離》好。真的是很喜歡文本中的卡拉,她第一次逃離,因為想逃離父母,那種家庭。第二次逃離是出于女性的自我覺醒,然而在半途中,她突然發現,自己雖然覺醒了,但沒有目標,內心是空洞而乏味的。她只能回頭,回去,回到生活中去,回到克拉克身邊。這種讓人感覺到無力,對生活低頭的表現,令人沮喪,絕對不是我們喜歡看的橋段,不和命運抗爭?非要向命運低頭?但作者就這么寫了……
溫和的暴政。你看我連劇本名字都想好了,家庭以及你想追求的所謂的幸福,某種程度都是溫柔的暴政,是某種關系的表現。只不過,這種東西,你不在其中體會不到。要說體會不到,也不全然。如果你在公交車上,地鐵上,經常會看到這樣的場面。50歲+的丈夫對著妻子罵,因為妻子不聽話,有自己的想法,甚至是因為妻子不想去某個地方,不給他面子,就開口罵。這不就是溫柔的暴政嗎。難道他們會因為這樣的事情離婚嗎?我想不會,這是生活,他們不會離婚。有可能不用看地鐵、公交,去看看自己親戚家,甚至自己的父母,就會發現這樣的情況。
當一個個女性個體,甘愿做俘虜的時候,看起來是擺脫了家庭的束縛,其實是投入到了另一個束縛中去。當然,女性如果可以提出異議,會被男性反駁甚至是壓迫,這就有了我們上面說的地鐵、公交中看到的場景。女性意識的覺醒,是早晚的事情,當她們覺醒的時候,要么選擇逃離,可以是離婚,也可以是其他的形式。當然,回頭的人比比皆是,因為女性意識的覺醒未必是幸福的出路。現代女性看起來所受的教育程度很高,但內心是虧空的,她們依舊是有情感的需要,所以離家出走時暫時的,盡管面對的生活,是一種煩惱或是一種壓制。
八篇短文,印象深刻的有《逃離》、《激情》、《法力》、《播弄》。人們在追求感覺到更為真實的生活,每個人都真實的定義都不同,有可能是一封信,有可能是一個面具,有可能是一本書,喚醒了某人內心中的真實?,F代社會各種各樣的作品,信息滋養著我們,但依舊無法滋養我們虧空的內心,我們已具備覺醒的意識,但我們還沒有找到覺醒后要去哪里。
覺醒是深藏的誘惑。
這樣一部深刻表現當代人物不自然動作底層下暗藏的內心細節作品,演化出了艾麗絲·門羅小說中的各種逃離,有逃離孤寂而生的情感,有逃離死亡而生的莫名,有逃離后又回歸的寂寞。想到自己最近接的兩部戲,我有點明白自己為什么看到劇本就很喜歡了。因為他們都是在講述當代人內心潛藏的欲望和爭斗,然而人性的光輝不是每一位作者可以把握恰如其分的。我想艾麗絲·門羅沒有少和各式各樣的人聊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