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存在不能沒有界限,即便對孩子的愛也是如此。
所謂外部界限,就是你的底線,即你愿意、不愿意或不允許做某事的原則。
如果你不會拒絕,常常屈己為人,那么不管他人是要求過多、控制欲強還是好言懇求,你都該為自己大聲表態了。
六種界限類型
1. ?物質界限
決定你是否給予或借出金錢、汽車、衣服、書籍、食物等。
2. ?身體界限
關乎個人空間、隱私和身體。握手還是擁抱——何時?同誰?你對嘈雜的音樂、裸體、鎖上的門有何感受?
3. ?心理界限
關乎你的想法、價值觀和觀點。你很容易受人影響嗎? 你了解自己的信念嗎?能夠堅持你的意見嗎?你能虛己以聽而不過于僵化嗎?如果你情緒激動、喜歡爭辯、防御性強,那么很可能你的心理界限比較薄弱。
4. ?情緒界限
將自己的責任和情感與他人區分開來。這就像一條虛擬的線或力場,把你和他人隔離。健康的情緒界限能限制你向他人提建議、責怪他人或接受埋怨。你不會因為別人的負面情緒和問題而感到內疚,也不會太在意別人的話。如果你很敏感,說明情緒界限薄弱。健康的情緒界限需要明確的內在界限——了解自己的感受,知道對自己和他人的責任。
5. ?性界限
保障你在進行性接觸和性行為時的舒適度——做什么、何時何地和什么人。
6. ?精神界限
涉及與神或其他更高力量相關的信仰和體驗。
設立界限不容易
有些人很難設立界限,原因如下:
他們把別人的需求和感受放在首位
他們不了解自己
他們認為自己沒有權利
他們認為設立界限會破壞情感關系
他們從來不學習如何設立健康的界限
界限的設立,是個逐漸學習的過程。
如果童年時你的界限沒有受到足夠重視,那么你就不知道自己有界限。任何形式的虐待,包括捉弄取笑,都會破壞個人界限。
有一次,我哥哥不顧我的苦苦哀求一直咯吱我,直到我喘不上氣才停手。這讓我感受到自己的無力,甚至在不舒服時都無權喊停。在以后恢復界限的過程中,我學著對按摩師叫停,讓他輕點兒……
界限的破壞往往會給孩子帶來很大影響,甚至使之無法成長為獨立負責的成年人。
請記得你的權利
如果成長時未受尊重,那么你會認為自己沒有權利。
例如,你應當有隱私權、拒絕權,有受到尊重、改變主意、取消承諾、讓下屬按要求工作、求助、獨處、保存體力、不回答問題、不接電話、不回郵件等種種權利。想一想,這些權利都適用于哪些情形,并寫下你的感受。
面對哪些情況,你經常心里說“不”,卻仍然口頭答應?你希望哪些事情發生?寫下來,列出你的權利清單。什么阻止你不去堅持這些權利?寫出你的底線。當然,爭取權利時要禮貌。比如“請不要指責我”,或“非常感謝您想到了我,但很遺憾我不能參加”。
內在界限
內在界限,指的是調節和自己的關系,包括對時間、想法、情感、行為和沖動的自我約束,以及健康管理。
如果你做事拖延,或總是做沒必要做或不想做的事,又或者工作過度導致缺乏休息和娛樂、飲食失調,那么你有可能忽視了內部界限。學會管理自己的消極情緒,能夠讓自我更強大,同時增強堅持目標和自我承諾的能力。
健康的內在界限,能夠讓你不受他人情緒和問題的影響,不再糾結,不再沒有理由地負責——這是依賴他人的人做不到的。
強大的內部界限,還能使你不容易受他人觀點的影響。你要自己動腦思考,而不是機械地接受別人的批評和建議。這樣你才會擁有足夠的力量,去設立外部情感界限。如果你對自己的情緒和行為負責,你也同樣不該埋怨別人。當你受人埋怨時,如果認為不是你的責任,無需辯解或道歉,可以說“我不對這件事負責”。
情緒的信號
憤怒,通常是采取行動的信號。如果你覺得充滿憤恨、受人冤枉或開始埋怨別人,這可能意味著你沒有設立界限。如果你對設立界限感到焦慮或內疚,那么你會不開心,你的情感關系也將會遭殃。
一旦開始練習設立界限,你會感到自己變得更加強大,而焦慮、怨恨和內疚則開始減少。通常來說,你會更受人尊重,情感關系也會相應改善。
設立有效界限
人們經常說自己設立了界限,但不起作用。其實,這也是一門藝術。
如果你通過發怒或批評別人設立界限,這不會被他人認可。設立界限的目的不是懲罰他人,而是讓自己得到幸福和保護。所以,界限的有效性完全取決于你是否自信、冷靜、堅定和禮貌。
如果這樣還不行,你可以把冒犯界限的后果告訴對方,促使對方接受。但是,如果你沒有做好充分準備,就不要威脅對方。
設立有效界限,需要大量時間、他人的支持以及反復學習。
擁有自我意識和堅定自信是第一步。設立界限不是自私,相反,這是自愛、自尊——每次對別人說“No”,都是對自己說“Yes”。
事實上,如果能夠把自己的需要和感受放在第一位并堅持下去,通常需要更多鼓勵,尤其是經歷挫敗的時候。
【本文作者 Darlene Lancer,譯文由譯言網網友 lauralee 翻譯,英文原載于psychcentra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