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別哭
我一直在你心靈最深處
朋友別哭
我陪你就不孤獨
人海中
難得有幾個真正的朋友
…
高中的時候,總有人喜歡在廣播站點放這首歌,老師說太煽情,會影響學(xué)習(xí),可是,總有人逆勢而為,樂此不疲。于是,每次踢完球回到課室,一邊擦著汗,一邊嬉戲著,一邊哼著這首曲,在悠然動情的旋律下,我們匆匆地畢業(yè)了。至此,約定好的每年一場球賽,就再沒機會聚齊所有人了。
曾經(jīng)的那些隊友、同學(xué)、朋友,回過頭去找,才發(fā)現(xiàn),很多已經(jīng)找不到了。
很久以前,我們似乎都有很多朋友,一起上課的是朋友,一起打球的是朋友,一起看比賽的是朋友,朋友的朋友,哪怕說過一句話,也是朋友,只要彼此承認,對方就是你的朋友。
現(xiàn)在,我們好像被迫接受了朋友的“確切”定義:能在對方需要的時候給予幫助的個體…
我肯定這會成為友誼的嫁接,只是,在偌大的朋友網(wǎng)中,我們與有些所謂的朋友正漸行漸遠,直到相交的軌跡成為一個平行的軌道,彼此相望,再不聯(lián)系。
一個人有多少朋友,這點對所有人來說,從來都是公平的。你有你的獨立人格和社交愛好,我有我的高尚情操和交友習(xí)慣,你的朋友外向開朗,我的朋友矜持內(nèi)斂,有關(guān)系么?沒有,因為我們同樣也成為了朋友。
一個人身邊的位置只有那麼多,你能給的也只有那麼多,在這個狹小的圈子里,有些人要進來,就有一些人不得不離開。有些人離開你,即便你接受不了,但請相信,給自己一些時間,你真的會徹底忘記。
經(jīng)常在帖子上看到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我的朋友越來越少?
然后在帖子下面,總有人會不假思索的回答:因為長大了,留在你身邊的都是真正的朋友。
我也曾故作深沉的跟帖:不是你朋友越來越少,是你奢求的太多,他們給不了,只能離去。
為什么我們的朋友圈子越來越少?確是成為了很多人亟待解決的疑惑。
我朋友很多,不在乎少你一個
世界很大,我們每天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其中,有十萬分之一的幾率,某人在未來會成為你的朋友,有百萬分之一的幾率,某人會成為你的好朋友。
不論在校園還是社會,我們都有自己的朋友圈子。你不是我唯一的朋友,我也不奢求我是你分享悲喜的唯一對象。有時間,吃個飯,沒時間,抱歉,我太忙了。
對待朋友,特別是普通朋友,我們總會有一種失重的優(yōu)越感。明明你只是把對方當普通朋友,但卻很畸形的奢望對方把你當成好朋友,從而滿足自己渴求的被依賴感。
很典型的案例,我有兩個同學(xué),簡稱A和B。在大多數(shù)人看來,A和B是很好的朋友,讀書那會兒更是形影不離,她們心里也是這么想的。出了社會后,也許是性格問題,A很快就有了新的朋友圈子,而B由于相對內(nèi)斂,一直中規(guī)中矩,周末經(jīng)常主動找A吃飯。
一開始,A本著好朋友的身份自然欣然赴約,可是時間長了之后,A發(fā)現(xiàn)每次都拒絕同事和其他朋友的聚會會影響自己的社交關(guān)系,于是漸漸疏遠了B,而B表示諒解,依然時不時約A吃飯。
到后來,A跟我聊起這件事,她認為,B對她太依賴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朋友圈子要處理,她不可能只有B一個朋友。我沒有告訴B關(guān)于A的想法,只是在那段時間之后,B便不主動找A了。有一天,A跑來問我為什么她和B最近不找她了,我想,B也不可能只有你一個朋友吧!
當你們習(xí)慣相互依賴的時候,你是她最好的朋友,當你只習(xí)慣依賴或是被依賴的時候,你正漸漸失去這個朋友!
我不是你最好的朋友了
在很多電影中,都能看到熟悉的橋段,女配角抱著女主角哭成淚人:“我不是你最好的朋友了,你不要我了!”
接著女主就會自帶光環(huán)的安慰到:“你們都是我最好的朋友!”
然后結(jié)尾就是三個人成了很不協(xié)調(diào)的好朋友。
實際上,從一個對方最好的朋友淪為和別人共享一個好朋友的局面,或多或少會有人難以接受。正如當你滿懷期待的準備和最好的朋友去一趟詩和遠方的時候,對方計劃再稍上她一個你不認識的好朋友,你肯定又有些許的失落吧!
《螢火蟲小巷》的主人翁,塔莉和凱蒂從14歲到40多歲的友情修煉中,也經(jīng)歷了猜忌、嫉妒、憤怒和傷害,當結(jié)局重修于好的時候,凱蒂卻永遠的離去了。
現(xiàn)實中,存在著很多類似的友情,但你不是塔莉,對方也不是凱蒂,你無法保證你們的友情能深刻到跨越20多年還一故如初。有時候,友情比愛情還經(jīng)不起時間和猜忌的考驗,這一秒,你決絕了,下一刻,你的生命中再沒有第二個這樣的好朋友出現(xiàn)了。
突然想起一個很微妙的現(xiàn)象:外向的人似乎會比內(nèi)向的人擁有更多朋友,處女座在十二星座中似乎擁有更多知心朋友。
放至今日,這個現(xiàn)象好像被無數(shù)案例和事實佐證,處女星座代表:胡歌和范冰冰,在圈內(nèi)外好友無數(shù),更是圈粉無上限。可是,他們對待好友的態(tài)度是一如既往的真誠和珍惜。
無論你貧窮疾苦,還是亮麗光鮮,以前你是我的好朋友,現(xiàn)在和未來也依然是,獨一無二的那種。
想和你做朋友,可是我很自卑
回到前面說到的一個現(xiàn)象,為什么看似內(nèi)向的人結(jié)交的朋友數(shù)量較之不如外向的人呢?
針對這個現(xiàn)象,我有一個鄙見:
外向常給人一種健談和自信的美麗,內(nèi)向則多給人留下木訥和卑微的虛影。
我并不支持外向的人朋友多,內(nèi)向的人朋友少這個觀點,只是在互聯(lián)網(wǎng)大數(shù)據(jù)的支撐下,不管是實情還是幻覺,內(nèi)向的人,在別人主動的搭訕中,總會處于一定的弱勢。
近期的熱播劇《微微一笑很傾城》中,男主角肖奈大神給人一種山高不可企及,水深不可窺探的既視感。于是,在很多崇拜的目光下,很多想靠近他,跟他做朋友的人都卑微到塵埃里去了,只有女主微微,即便相比之下有強大的自卑心理落差,但是憑借游戲的操作和自身獨特的氣質(zhì),成功征服了男主。
最終能成為你朋友的人,也許你會因為一時的自卑而不敢靠近,但你們終究是靠自身的獨特和優(yōu)勢征服了對方。
下次再見,再也不見
我們總是喜歡用“生命中的匆匆過客”來掩飾自己不加珍惜或不曾擁有的失敗。
古代的人,風流詩韻,靜心禪坐,一首詩詞,一盞香茗就可以結(jié)交摯友。
現(xiàn)代社會,隔著互聯(lián)網(wǎng)厚厚的一堵屏幕,快餐式的交友方式早已成為主流。各種交友網(wǎng)站、主題餐廳層出不窮,很巧的是,我們竟然都喜歡上這種新鮮感。
每次和老同學(xué)、老朋友出去吃飯,總有人貪得無厭,既想安撫我們這些“鮮活”的朋友,又隔著一個屏幕嘗試獵奇外面的花花世界。于是,什么“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我坐在你對面,你埋頭對著手機”就找到了論據(jù)的安身之所。因為我也曾是個貪婪的人,所以我也常距人千里之外。
某同事離職,你出于客套說了一句:記得常聯(lián)系,下次再見!其實,道理大家都懂,更多的現(xiàn)實是,這是最后一次,再也不會聯(lián)系了。
真正的朋友,你不會在乎每天見上幾面,相處多久,有心自然會聯(lián)系,有情,自然會友誼地久天長。
小孩子才談友誼,大人只談利益
小孩子的世界是純真無邪的,彼此間的友誼也是不摻雜質(zhì)的。喜歡和你玩,我們做朋友,不喜歡和你玩,一秒都不想和你多待。
我曾對一個好朋友深深失望過,也許對我來說,他是我好朋友,對他來說,我只是個有利可圖的朋友吧!
前面提到過,朋友的其中一層定義就是在對方需要的時候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我當然相信真正的友誼需要也必須得做到這樣。但是,當你一味的給予之后,對方非但不感激你,還當成是理所當然的時候,你真覺得你們的友誼還是無堅不摧的嗎?
也許有人又會說出了社會,再也找不到校園的友情了。這不廢話嗎!難道你要一輩子蝸居在那個粉色的象牙塔嗎!只是,校園有校園的純真,社會也有社會的知性,用自己僅四分之一的人生就給未來下消極的定論,那不顯得天真嗎?
一層不染的友誼是不存在的,沒有利益存在的情感更是一擊就碎的,相互幫助,相互扶持,互相學(xué)習(xí),友情才能發(fā)酵得越香越醇。
許多年過去了,人們說陳年舊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終于明白這是錯的,因為往事會自行爬上來。那些熟悉的面孔,你終究揮之不去。
有些東西,得到了再失去,總是比從來就沒有得到更傷人。
為什么我們的朋友圈子會越來越小,因為你的心還不夠?qū)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