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都在摸索寫作的道路,但苦于沒有老師指導,走了不少彎路。昨夜讀完這本書,如遇指路明燈,它一下子點破了我對于寫作的一些困惑,讓我受益匪淺。
不管你有沒有學習寫作的志向,讀這本書,一定會有所收獲:想學習寫作的人可以從中了解到“好中文的樣子”,不想學習的人亦可以學習到一些閱讀方面的技巧。而且作者舒明月的文章“是屬于那種通吃的。無論你是學院派,還是迷戀通俗作品,都會對她的文字感興趣。”最重要的是,舒明月平衡知識分享和趣味的能力十分出眾,讀起來根本不會有乏味、吃力的感覺。
舒明月不但在書中告訴讀者,什么樣的文字、文章是最好的,還會教導讀者如何寫出這些文字、文章。她提供了一些具體訓練的方式。例如在《【顏色】除了灰綠紅藍,我們還能寫出什么?》中寫到:
“比如心中想到某種色彩筆下卻只有干巴巴的灰綠紅藍,完全不知如何向細處描摹時,可以發動聯想,找日常生活中相似的顏色。”
不知道你們讀這段話時,是種什么心情。但是我看到它的時候,就像得到了一本武功秘籍,趕緊掏出自己的小本本將它抄了下來,以免遺忘。
除此之外,舒明月還介紹了許多簡單、實用的寫作技巧。例如:
“由此引出一個作家們(包括編輯們)百試不爽的技巧:虛構作品中酌量添加萌物可大大增加閱讀趣味。”
這個技巧尤為好用,所以特此舉出。畢竟我也曾經多次被各種文學作品當中的小動物萌出一臉血。(捂臉)
舒明月在書中也提到了閱讀的方法——沒辦法,要對得起自己寫下的書名嘛——看完之后我才發現,九年義務教育對我荼毒太深了。真正的鑒賞根本不是使用了什么手法,寄托了什么感情,表達了什么精神,傳達了什么思想等諸如此類的中國應試化語文教育所鐘愛的垃圾廢話。這些東西根本踩不到點上,甚至與鑒賞文學完全背道而馳。
如果說托馬斯·福斯特用《如何閱讀一本文學書》動搖了根植于我心中的閱讀理念,那么舒明月則用《大師們的寫作課(好文章是讀出來的)》一巴掌將它抽成粉末,而后又將這些粉末重新堆砌成為一座新的城堡。
感謝舒明月。
簡單來說,在這本書中作者“試著以一個世故讀者的犀利的眼,看穿貌似渾然天成的作品下作者的匠心,并將它們條陳出來”。想要學習寫作,實在不容錯過。
當然,書中的干貨遠不止這些。舒明月為了讓自己的結論更有說服力,也為了讓文章更加有趣,她在書中不停的引入各種作家(足有四十八位)筆下的文段,這就讓該書本身也成為了一個巨大的書單。算是一個意外的驚喜吧。
在書中學習到了閱讀技巧,但是害怕沒有地方實用的同學也不用擔心,只需關注文字Geek微信公眾號,發送相關的關鍵字,便可得到舒明月文中提到的大部分文章。
最后啰嗦兩句:這種專注于提升文筆,探論如何增加文字的密度的書,實在太少見了。我覺得,你會需要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