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今天,是我用隨手記記賬的第440天,同時期我開始關注理財投資,從銀行理財產品到定投指數基金,再到配置保險,現在管理家庭賬戶,負責家庭的一切開銷。以往都是老公在負責,我只是一手拿工資,一手就全部轉交給公婆做生活費,自己對錢的感受是:臟!需要確認金額的錢,都會讓老公代勞數一數,自己不愿意碰錢,錢包基本就是卡包。這個臟,主要是覺得紙幣太多人經手,很多細菌。但是,心理層面也基本認可:錢,只要夠用就行了,過多的錢只會帶來奢侈浪費、缺少公德心甚至帶來災難。所以,剛畢業工作的時候,公司大姐說要把股票作為她永不退休的工作時,我一臉疑惑。當她勸說我們這些小朋友要開始投資理財時,我無動于衷。那為什么,我變了呢?一是工作變動,二是身份變動,三是需求驅使。第一層和第二層只是一個導火索,挖出了埋藏心底最深層次的需要。所以,關鍵還是需求。就如本書一開始就提出的問題: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我發現,我想要的精神層次的追求都離不開經濟基礎為基石。另外,作為母親,想要提供給孩子的優質的教育資源和良好的環境都離不開——錢!我需要錢。
? ? ? ? 雖然到了30歲,我才幡然醒悟要開始學習投資理財。但是之前的好多年,我跟老公都在做一件事:儲蓄。老公是從初中的時候就開始記賬,本身就比較節省。我呢,擅于總結和反思,也就是復盤。并且敢于嘗試,所以,幾乎是在開始記賬的同時,我就開通了股票賬戶,開始定投指數基金。并且,定期用表格,按比例來分配資金。 學習理財的同時,也更理智的消費了,開始為家人配置保險,并列出清單。一年的時間,每次在梳理投資清單和保險清單時,內心就感到非常踏實,少了很多對未來不確定的焦慮和不安,更多的是憧憬和期待愿望實現的時刻。
? ? ? ? 之前看過本書作者博多舍費爾的《小狗錢錢》,小狗錢錢是入門書籍,易讀。這本書,跟著亭主精度,讀書的過程中多了很多思考。今年,我的打算是加大基金定投的金額,并且開始涉足股票。所以股票和基金的這兩章內容,反復讀了三遍,加上亭主的領讀文章。收獲很多。
一、耐心。最近,投資一年的指數基金漲得厲害,內心動蕩不已,躍躍欲試的想要賣出,讓投資收益能落袋為安。書中提到“只有尚未實現投資目標或者持有時間未超過五年,你就應當繼續持有這支基金。”于是,給自己一個非常明確的規定:大盤沒有超過4000點,繼續持有,不做任何動作。
二、以自有資本投資。我開始學習投資理財以后,雙方父母的錢都拿給我打理。我最開始是建議父母買點銀行理財產品就好了。慢慢的,貪念起來,覺得那點收益太低了。開始將父母的錢投資到P2P平臺賺取更高的收益。年底,在做資金分配的時候,發現這是一個問題,雖然現在P2P越來越趨于正規。但是高收益對應著高風險,父母的錢是養老的錢,只要能抵制通貨膨脹,安全是首要原則。所以,將父母的錢匯總,趁著年底,銀行理財產品收益較高的時候,全部幫他們買成了銀行理財產品。在自己的投資清單里,就不考慮這一塊了。
三、自律:自律給人自由。我覺得自律的前提,不是等到股票瘋漲或者下跌時,克制自己不要作出不理智的判斷,而是在投資初期,就要有一個心理預期,將自己遵守的一些原則寫下來,遇到內心波動的時候,就看看這些原則。不然,真的到了那個時候,頭腦發熱出現失誤判斷是大概率事件。“只有股價比買入價下跌至少30%或者持倉6個月的時間間隔,才進行第一次補倉。”我之前就是犯了匆忙補倉的錯誤,一看到下跌,馬上補倉,以致于后面再跌的時候已經沒有閑置的錢了。
四、現金為王。保證一部分資金的流通性。雖然每月有工資收入,但是賬面上還是要有部分資金,用于下跌的時候補倉。之前忽略了這一點,今年開始,專門有一部分資金放在貨幣基金里。
? ? ? ? 每個人讀書,都帶著自己當下的問題和困惑,好書也不是讀一次就夠的,有問題了,隨時拿出來對照翻一翻,以更平和的心態去投資,不然就只能叫投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