喚醒不易
文/何體勇
雅斯貝爾斯曾說“最好的教育是喚醒、激勵、鼓舞”。可是,現實的教育中,要喚醒一顆沉睡、懵懂、無知的心靈,那是一件多么不易的事情啊。
那天晚上第一節課后10分鐘休息時間。煞白的燈光,悶熱的天氣,嘈雜的嬉戲聲。我正坐在講桌前,習慣性地打開手機學習“正道”QQ群中的講座內容。忽然,一個弱弱的聲音打斷了我,“何老師,您可以將您寫的文章給我看看嗎?”我一抬頭,一張局促、靦腆的臉,一雙怯怯而滿含期待的眼睛。“哦?是她!”"你拿我的文章來干嘛?"我微笑著問道。“我就想學學!”她快速地回答到。我一怔,好像是一束陽光忽然照進了我的腦海。“好呀,好呀!”我打開我的手機文件夾,指著那一串文章篇名,“這都是我近段時間來所寫的文章,你可以選來看看!如果你以后還想看,可以添加我的QQ號或者學校"萌吧”文學社群QQ號,我的文章絕大部分都可以在我的QQ空間或文學社群中找到。”“真的哇?!"她雙眼放光,兩頰緋紅,"快,把QQ號告訴我,我要加入!"我撕下一頁紙,將兩個QQ號都給了她,又叮囑道:“加入時,別忘用實名哦。"她“嗯”了一聲,使勁地點點頭,迫不及待地拿上我的手機,樂顛顛地回到座位,一坐下,眼珠子就掉在了屏幕上。上課了。好幾次,我都想提醒她:別再看了,趕快完成預習作業,明天還要上新課哩。可是,看她投入狀,實在有些不忍心。她時而蹙眉凝思,時而會心展顏;時而平靜似水,時而疾風拂柳;時而弓腰托腮,時而挺身昂首。真的,從來,沒見她那么認真過、動心過、動情過。心中忽有一股春潮涌動,太不容易了!快一年了,終于等到了這一刻!
還記得初來乍到時的印象:個子不高,黑黑瘦瘦。課下滿天飛,大呼小叫,嘴里經常嚼個不停,招呼應酬也還不錯。課堂上那可就判若兩人了。瞪著雙空洞迷惘的眼睛,摳指甲、捋頭發、亂涂抹……找個最簡單的問題來提醒她,她搖搖晃晃站起來,大夢初醒般,露出人畜無害的傻笑。然后,就沒有然后了!如是三番,煩了,累了,認了。作業極少時候能按要求完成的。特別是周末回家,作業幾乎只字不提,等周一到校后匆匆涂寫點,應付了事。問她怎么回事,她便又露出那標志性的一臉懵逼的傻笑,“耍,搞忘了。”懲罰自是不可少,但下周來,依然如故。哲人言“幸福的家庭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對于學生而言,習慣差的學生,原因卻是如此驚人的相似。后來,通過家訪了解到:父母離異,父親忙于生計,無暇顧及孩子的教育,平時主要由爺爺奶奶照管。農村中隔代教育的無力、無法的弊端凸顯無遺。孩子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恣意撒歡,自然瘋長。這種孩子的家庭教育狀況如何,自是不言而喻。
好吧,雖然我們無法選擇教育的對象,但我可以選擇教育的心態與方法。也許教育的改變力極其有限,但有人在乎就好。猶如那個在沙灘上將遍地的魚兒費力而收效甚微地扔進大海的男孩,別人可以不在乎,但男孩在乎,被救的魚兒在乎。
閑暇時,找她聊聊天,談談與學習無關的事。作業中,降低要求,指導方法,但必須完成。生病了,帶去就醫,告訴她別吃那么多零食,會對身體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平日里,注意去發現她的優點,夸張地表揚。漸漸地,似乎我與她在學習中有了更多的信任、默契、融洽、融合;課堂上她的目光也漸漸明晰、越來越有神彩。這次也是她連續幾次聽寫積累不錯,我批了幾個"好!”并且勉勵她“學貴有恒”,所以她那天晚自習休息時才有了出人意料的舉動。
當然,也并非說她求知的欲望一朝被喚醒了,馬上就突飛猛進、超凡脫俗了。她上周末的家庭作業仍未按時上交。不過,上周從她課前“聽寫積累”時,兩眼放光、有點緊張、有點期待、抿嘴偷樂的表情中,我知道:她求知之門已被打開,學習的火苗已被點燃。既然種子已生根發芽、破殼而出,和風細雨,適宜的溫度、濕度,及時地修枝裁葉、施肥除害,假以時日,還怕它不枝繁葉茂、開花結果嗎?
喚醒不易,邊喚邊看邊想邊享,且行且珍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