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天早上看簡書首頁文章,發現好多關于自律的話題。連續好幾篇,文中都提到了當下很多人處于迷茫、焦慮狀態無法自拔的狀態,言語中頗帶些鄙夷。雖然文章整體是積極樂觀正能量的,但看完之后心里還是有說不出的不舒服。
因為我也是從那樣的狀態中走過來的。
我知道那是一種什么樣的感受。雖然現在回過頭去看,內心對當時的自己也是有些許的不滿意的。但我并不以曾經的自己為恥。
人生本來就是一個不斷成長的過程。
從一切都依賴父母到逐漸依靠自己,從膽小怕事到慢慢勇敢,從自卑懦弱到自信堅強,從不那么好到不再那么差,從不那么獨立到找到自己的世界。
每個人都在成長。只不過在這個過程中,由于大家所處的環境、從小接觸的觀念不同,有的人快一點,有的人慢一點。就像我們小時候學說話,學走路,都有學得快一點和慢一點的。但最終大家都能學會。
那些現在處于迷茫和焦慮中的人,他們也一定會成長。
2
我在今年邁進了30歲的大門。
而一直到兩個月前,我都一直處在一種階段性反復的焦慮和迷茫中。這樣的情緒從大學開始,伴隨我走過了十多年的時間。我并不是不想努力,不想自律,不想目標堅定地往前走。只是從高考結束之后,失去了那個可以讓我一心一意去奮斗的方向。從只有書本和土地的小鎮來到大城市,世界突然間變得豐富多彩,所有的一切對我來說都是嶄新的,每件事情都想去試。很多對于我的同齡伙伴來說司空見慣的東西,都在吸引我的注意力,同時也在分散我的精力。我再也沒辦法心平氣和地把全部精力放在一件事上。心里時刻是不安的,總覺得要快快快,這個世界這么大,還有太多的事等著我去做。
作為一個典型的鄉村少女,大學之前的日子對我來說無疑是充滿了幸福的。
因為在那些年里,我的生活中只有一個目標,所以我可以心無旁騖地把所有的精力放在追求那個目標上,并享受自己的努力帶來的成就感。我曾經以為這就是人生了:一條筆直向前且方向明確的路,只要我盡力往前跑,就會不斷地感受到幸福。
但來到大學的那一刻,我突然發現,前方居然出現了無數個分叉路。而且每一條看起來都充滿了誘惑,于是我開始不淡定了。我先選擇一條看起來不錯的小路走了一段,還沒跑起來,就發現自己心里還惦記著其他的路;于是走了一段,我又折回去走進了另一條路,走了一段,我還是覺得其他的路上肯定有更好的風景,于是我又回來走進了第三條路;然后是第四條,第五條……每次折回重走的時候,都會經歷很長時間的糾結、迷茫和慌亂。每次這些情緒出現的時候我都會選擇找一些可以讓自己沉浸在里面,暫時忘卻煩惱的事來做,比如看電視劇,看小說,上天涯刷論壇,直到那些感覺慢慢消失。然而作為一個大學之前整個世界里只有書本和考試的小鎮青年,在看到新的世界之后,心中總是放不下對未知的風景的渴望。
就因著這點渴望,每次都在糾結迷茫之后選擇了新的路口。然后在這樣一直反復的過程中,時間不知不覺就過去了。
轉眼大學畢業,工作一年,研究生畢業,又工作一年,然后結婚,該考慮在哪定居的問題的時候才發現,這些年自己一直忙著在看各條道路的風景的時候,曾經跟自己同行的伙伴已經在他們選擇的那條路上走了很遠了。突然間不知道自己接下來該怎么辦了。
于是在30歲到來前的那一年,迎來了人生中最密集的焦慮和迷茫。
有一段時間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了絕望。在即將30歲的年紀,眼看著同齡甚至比自己小的人都一個個開啟了人生的開掛模式,而自己兜兜轉轉這些年,最終卻還是這樣一個不堪的狀態,感覺自己未來的日子都不會好了。想過各種凄慘的可能,比如自己是不是要就這樣無所事事一直到老,把日子過成自己一直以來最討厭的那個樣子,然后躲在一個誰都不認識我的地方,自生自滅。
這樣的狀態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而且由于辭職在家,沒有別的事情可以分散注意力,幾乎所有的時間都處在這樣的情緒中。然而正是在這段時間當中,我開始慢慢聽到自己內心的聲音。我開始意識到,所有的負面情緒都來源于我對于自己現狀的不滿。
我開始從另一個角度傾聽自己負面情緒背后的信息,我開始試著接受因為跟別人比較而產生的對自己的懷疑和否定,接受自己當下的不夠好,并接受自己想要變好的意愿。然后開始去了解時間管理,自我管理,習慣養成等方面的信息,并以最快的速度開始讓自己行動起來。
從春節過后的2月24號到現在,4個月的時間,雖然中間也有不那么順利的時候,但在我一點點做出改變的過程中,心里那些糾結、焦慮、迷茫、慌亂,確乎是一點點地離我而去了。
這一次之所以跟之前那么多次不一樣,根本的原因在于,這次在被那些情緒包圍的時候,我沒有選擇轉移注意力的方式,而是選擇了直接面對它們。
所以,有負面情緒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它們來的時候選擇了逃避。
3
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內在動力。
這是前幾天處理舊書到時候無意中看到的,這是從初中開始就能夠倒背如流的句子。但直到看到的那一刻,才突然明白,原來這就叫世界發展的普遍規律。
我們每個人都是世界的一部分。所以這個規律對我們每個人都適用。
那天跟家里的理工男聊起這個發現,他從物理的角度闡釋了一下。頓時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他說,物理學中有一個著名的定律,叫牛頓第一定律,也叫慣性定律。這個定律的內容是:
任何物體都要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狀態,直到外力迫使它改變運動狀態為止。
這句話的意思是:物體在不受任何力的作用下,運動狀態不發生任何改變,這個狀態叫做慣性;只有受到力的作用,物體的運動狀態才會發生改變。理工男補充了一點:當作用到一定程度,相互作用的力達到平衡,就會進入新的慣性狀態。
矛盾,就是事物內部存在截然相反的力,它們之間相互對抗,這也就是物理中所說的力。發展,就是擺脫慣性,運動狀態發生向上的,積極的改變。
我們的焦慮、迷茫、糾結……所有的負面情緒,其實仔細想想,都是源于內心產生了截然不同的想法,內心對于一直以來習慣和接受的東西,產生了懷疑,或者否定。我們的內心有兩種甚至兩種以上的思想在互相對抗 —— 也就是哲學上講的“矛盾”,物理學上講的“力”。
這種力,正是推動物體運動狀態發生改變的根本動力。
而運動狀態的改變,對于我們來說,也就是生活狀態的改變。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我們內心不再滿足于一直以來的處于慣性狀態的生活了,我們內心產生了改變的渴望。這種渴望,與原有的想法發生了沖突,產生了碰撞,于是我們開始感覺到迷茫,感覺到焦慮,內心出現了兵荒馬亂。
也就是說,
我們所有的迷茫,所有的焦慮,都是在告訴我們,改變的時刻到了。
至于怎么改變,我們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傾聽自己心里的聲音。
4
當我們的生活一直處于幸福、滿足和愉悅中的時候,內心是不會有掙扎的。
——想想我們純真快樂的童年時光,想想那些并不富裕卻擁有幸福笑容的山區人民。因為那個時候內心只有一種聲音,它告訴我們一切都很好。然后有一天我們產生了“自己不夠好”,“生活不夠好”的想法的時候,內心有了兩種完全不同的聲音,它們在里面抗爭。這個時候,我們才會感覺焦慮,感覺迷茫,感覺六神無主。
而往往這樣的聲音出現,都是在告訴我們,該做出改變了。
其實,所有的負面情緒,都是因為我們內心有了新的渴望,我們不再滿足于自己一直以來的狀態。
只要聽從內心的聲音,去做出改變,這些情緒就會變成我們成長的動力。
而我們之所以總是意識不到這些,是因為我們的這些動力,常常是在跟別人比較的過程中產生的。當它們出現的時候,我們的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別人身上,以致于完全聽不到自己內心的聲音。
所以,不要再害怕,甚至逃避自己的迷茫、焦慮和一切的負面情緒,當它們出現的時候,試著靜下心來,仔細聽一聽自己內心的聲音。當我們可以平靜地面對它們,并聽從內心的聲音做出改變的時候,一切都會變得美好起來。
愿每個人都能跨越所有的迷茫和焦慮,找到內心的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