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天空澄澈、高遠和飄逸,嶄新的八月款款而來。
今天是八月的第一天,是一個全新的開始。
早上,在“一起寫吧”群里開啟了第四期的挑戰三百天,小塵老師為我們舉行了一個隆重的開營儀式。
在儀式上我收到了完成第三期挑戰營的證書,這是對過去三百天的的見證,逼自己一把也意料之外的收獲了果實。
今天的開營儀式上更為隆重又激動人心的就是小塵老師還給我們發來了張文質老師和刀哥對第四期挑戰者的的寄語錄音。
張老師鼓勵我們寫長文章,為什么要這么說呢?張老師認為寫長文章會讓我們做更多的思考。也就是說寫長文章是鍛煉自己思考能力的最直接有效的辦法之一。為了把文章寫長,我們在寫文章之前還需要整理資料,搜集素材,然后再結合我們自己的觀點,寫出一篇文章的過程,不斷地提升和鞏固自己的思維能力。
回顧自己的日更,多數情況下是為了完成任務,時間來不及就匆匆拼湊五百字完成打卡任務。這樣下來就難有進步,單純的流水賬沒有思考力參與其間,很難有進步。
其次,文章還要寫得有深度。雖然自己挑戰了幾個三百天,但文章深度不夠。因為多數是寫生活日記,平淡無奇,就如一粗俗的村婦難登大雅之堂。缺少深度,其實就是缺少思考力,根源就是書讀得不夠,缺少理論知識。寫作文不會思考,做事亦就很少去思考。當學生常常遲到或是常不完成作業等所有我們認為不遵守紀律的事情發生時,我們第一反應就是去懲罰,很少去想這些現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張老師告訴我們寫文章,不能簡單的記錄,要反思背后的東西。
最后指出目的性,我們寫作最終就是要出一本書。張老師為我們指明了目標,比起堅持,目的性更重要。
刀哥給我們寄語的關鍵詞就是:行走,閱讀,寫作。刀哥也在用他的實際行動在告訴我們:行走拓寬世界,讀寫重建心靈。
一個人如果長期域于一方小天地之間,思維就容易固化,認知就趨于局限。認知越是局限,就越容易痛苦,遇到一點事情,就覺得天要塌了。行走能開闊我們的眼界,拓寬視野,豐富認知。作家梭羅曾說:“我的腿一旦動起來,腦子里的想法也開始涌動,好像朝著低處泄洪,想法在高處源源不斷地形成新的水流。涓涓細流從源頭冒出,滋潤我的大腦。”也就是說行走還能激活大腦,如大腦被激活了,思考力這東西還成問題嗎?
錢鍾書先生說過:“如果不讀書,行萬里路,也只是個郵差。”閱讀能讓你的現實旅行變得更加豐富。另外腳步不能丈量的地方,文字可以。
學而不思則罔,寫作有利于思考總結,倒逼自己輸入。因為沒有持續的輸入是無法進行長期寫作的。長期的寫作,觀察力、思考力也能得到提升。
兩位老師雖只有短短的十幾分鐘的寄語,卻為我們指出了寫作的精髓以及努力的方法和目的。我相信在新一期的挑戰路上有了這些指路明燈我們一定會走得更穩健一些,也更有信心一些。
告別濃情盛夏,愿自己不負時光, 勇敢向前,以最好的姿態迎接八月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