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很多女性會抱怨自己的老公自顧自玩手機,自己忙得像狗,他卻不來幫忙照顧一下孩子和家務。
比如你抱怨某些人會跟老板套近乎,能力不如你,卻得到升職的機會。
比如你家親戚喜歡買名牌,拿那么點工資,真不知道他以后怎么養活自己。
不經意地,你總是在或明或暗批評其他人的行為。 這意味著什么呢:你周圍的人都不靠譜?世風日下?
或許,這些責備里藏著一些關于你自己的東西。
我們為一些事情責備他人,可能正是因為我們不允許自己做這些事情。這個世界多種多樣,我們能涉及的,是很小的一部分。只有跟我們相關的概念,才會出現在我們的意識里。當我們評價他人,或者受到刺激時,可能正是我們內心相關的概念被激活了。就像打泡泡的游戲,不同顏色根本不起反應,一樣的打進來才會爆掉。
抱怨老公的女性,是不會允許自己不照顧家庭,而拿出時間來玩手機的,這太不負責任了。 抱怨同事拍馬屁的人,是不允許自己不做事僅靠拍馬屁而獲得獎勵的。抱怨親戚掙錢少卻買名牌的人,是不允許自己為了自己的喜好而揮霍的。
這些責備,反映了他們對自己的苛刻。 再看看這些事情,如果拿掉那些外圍條件,是不是每個人都想要做的事情呢? 不做家務,自己有自由時間想玩什么就玩什么,多爽。不需要干很多工作,就能得到老板的親睞,不勞而獲難道不是美事。不用擔心未來,有錢消費高級的商品,這樣的事情最好早點到來啊。
在第一篇,健康的三大基礎的末尾,我挖了個坑,說要寫寫情緒控制,寫寫焦慮。 情緒平和的根本,是跟自己好好相處,任憑外面風吹雨打,自己的小屋依舊寧靜溫暖。簡單地說,就是愛自己。
愛自己的第一步,是意識到我們潛意識里的內在需求。這些需求,甚至不是用來滿足的,它們需要你看到,并告訴自己,這些都是正常的。這些需求每個人都會有,但我可能選擇不去滿足它,我還有很多其他的選擇。其他人的選擇是他們自己的自由,就像我給自己不選擇的自由。這至少會帶來一個不在責備他人上花費情緒的自己。
第二步,是意識到那些驅動我們去責備的聲音來自哪里。 你會說,當然是來自我們自己。不,我們不會從一開始就拒絕讓我們感到舒服的內在需求,那些每個人都會有的需要。 我們曾經一次次地不被允許,我們的養育者,或者一些強大的個體,曾經生生的限制我們,告訴我們他們所認為的對錯,直到我們認同,并內化為自己的聲音。 請停止在自己的腦海里幫他們重復那些讓你焦慮的聲音。
作為一名女性,我注意到女性較男性更容易責備他人,更容易焦慮。 這是一種自我價值感低的表現。克制自己的需求去滿足外在需求的聲音,上一輩的女性會不斷地把它傳遞甚至強加給下一代女性,而非男性。這在很多有問題的婆媳關系,母女關系里都可以看到。
下一次有人責備你,你試著去看看,這反映了他(她)的什么內在需求沒有得到滿足? 他(她)如果愛自己,就不會用責備的方式來傾瀉自己的怨恨和矛盾感,而是去做一些真正能解決問題的事情,來平復自己的情緒。
責備他人后果會很嚴重,所以更多人會責備親人,因為風險低。而責備自己,當然是最容易的,也是最具有破壞性的。我們無法阻止外界的責備,但停止責備他人,停止自我責備是值得嘗試的事情。
作者簡介:明朝燕,計算機博士科學家,兩娃的媽。前半生享受隨意寫東西,后半生煎熬寫科學論文。這不,結合的時刻到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