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突圍》第二章感悟
圖片發自簡書App
就在幾個小時前我硬著頭皮做完了一套英語卷子,伸展著有些酸軟麻木的手臂,不禁嘆了口氣,腦海中閃現一些似曾相識的畫面,記憶中,熱血澎湃的高三時光如泉涌,不斷向我心頭彌漫。仿佛每個人都還是那些單純奮斗的孩子,懷著純凈的目標,簡單的不能再簡單的想法,還有一點點夢想,埋頭于書山卷海之中,心無雜念。大概是一種對于知識的敬畏和渴望以及對于未來的憧憬和夢想激發起內心的動力,每個人都在不斷向前。
誠然,以為脫離了煉獄高三魔掌的我們在不知不覺中跌入了一個更大的深淵,身處大學,這個時代知識增長的速度如爆炸般迅猛,信息時代的知識容量早已遠遠超出我們能掌握的范圍,而學習早已經是一生的事業,既然要和知識打交道,那么我們又改如何做一個掌舵人,在浩瀚的知識海洋中游刃有余呢?
最近看的這本書《認知突圍》的作者蔡壘磊提出要正確認識知識:
第一知識有層次,自上往下分別為
智慧>體系知識>加工知識>信息知識
這啟示我們找尋知識的內在聯系,破碎的知識往往無益于提升自己;同時還要注意橫向比較每層知識的差別(即有效知識和次有效知識)。
第二知識的獲取可以通過構建起關于判斷知識的體系→碎片化閱讀→系統性閱讀(二者結合的趨勢)→深度思考(用來檢驗元認知,好的方式可以是分享。元認知是指用科學辯證邏輯客觀理性的方法看事情)。
最后一點作者提出找到知識變現點,未來知識技能組合在網絡化時代會大有益處。
當代社會重要的不是知識本身,而是對于知識的加工,結合自己的思考,不斷進行反饋輸出,通過寫讀后感,書評,分享,會給自己大腦越來越多的反饋,自己的認知體系也就會越來越完善。愿自己也能竭盡所能去踐行知識,應用知識,做終身學習的踐行者,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