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因為畢業后的工作原因,只身來到了北京,當時充滿著興奮,感覺自己特別高端大氣上檔次,來到了大首都北京。并且那個時候感覺不到“北漂”這個詞的概念,不明白為什么我有得吃有得住,還有一份不錯的工作,為什么要叫“漂”呢。
第一次到北京,在飛機上往下看,到處都光禿禿的,覺得特別干冷。然后也確實是干冷,加上冬天,路上到處的樹都是光禿禿的,再加上我到的是亦莊,好荒涼~~
3個月后的現在,我對北漂的理解是“孤獨”,開始接受“北漂”這個詞,認為自己就是在北漂。
“漂”的是孤獨,感到孤獨并不是害怕一個人,而是心里面充實感的缺失,大概是歸屬感吧,在這個陌生的城市,感覺不到歸屬感,但又必須在這座城市奮斗,現在感受到的北京是孤獨的,冰冷的,沒有歸屬感的,也許過一段時間會有轉變吧。并且現在的我住在六環以外的通州馬駒橋,完全感受不到自己是在中國的經濟、政治中心--首都,遠離城市的喧囂,這里只有一些生活氣息很濃重的鄉鎮氣息,沒有車水馬龍,沒有高樓大廈,只有一些小車小超市,好像到了一個“假北京”。
“漂”的是思念,獨自一人在外,確實磨練得堅強了很多,至少在分離的時候我會假裝淡定,假裝無所謂了啊,可能是因為磨練得更脆弱了吧,所以需要假裝。還好現在通訊發達,感覺不到家在遙遠的地方,只是偶爾會想著如果在家里能吃著爸媽做的飯,一家人多好,只是偶爾會想著如果子啊家里周末還能和熟悉的朋友一起聚聚,多好。而現在家鄉的一切自己都無法參與,好像錯過了很多很多,但是,現在既然選擇了,就只能承擔。
“漂”的是獨自一個人奮斗,初入社會,面臨工作,面臨生活,都和在學校不一樣了,好像社會復雜了很多,職場復雜了很多,自己還不知道該如何去應對,但是每天都在告訴自己要奮斗,要好好奮斗,好像在這座城市真的是“不努力就去死”。但是奮斗是孤獨的,需要自我激勵,此時的任何選擇和奮斗方式或許告訴任何人都無法理解,因為處在當下的是自己,但又害怕自己的方式是錯的,但是循環回來又必須獨自去面對。也許這才是最好的奮斗的機會吧,逼著自己必須去奮斗,除了奮斗也沒有別的可以做,難道靜靜感受孤獨嗎!
現在住在自如的一個小出租房里,就只是一個小小的房間,一日三餐靠外賣解決,今天很感動的是在出去“散步”的時候居然發現附近有一家永輝超市,感動哭,不知道為什么,大概是因為這個地方太偏吧,能發現一個大超市也是很驚訝的。等著同事離職然后承接她的轉租房,就可以搬到一個一室一廳的大房子里了,堅持。
原來北漂不是指沒工作、沒吃的、沒住的,而是因為缺少一種心靈的依靠和安穩--歸屬感。
選擇北京的那一刻就選擇了孤獨,孤獨的城市適合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