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究竟有沒有天賦

我的小外甥學鋼琴有段時間了,學得并不輕松,我看到過小家伙在爸爸拿著棍子的威逼下泣不成聲地勉力唱譜。

小孩子究竟要不要學一門藝術,好像是個爭論頗多的問題,但是答案又不容置疑,孩子的周邊有不參加興趣班的小朋友嗎?很奇怪,這并不是一種攀比,而是一種被強迫的感覺。

人工智能技術的進步,將會替代人類在大部分領域的體力勞動,甚至是創意工作。未來人類的注意力一定會轉向哲學和審美這樣的AI無法替代的領域。所以,雖然有很多家長并沒有比較充分的理由讓孩子去學一門或者多門藝術,也不失為是大勢所趨。

音樂是比較熱門的藝術門類,音樂在古代中國的處境是比較尷尬的。我們的少數民族很多都是能歌善舞的,音樂是他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在漢族的文化中,音樂卻是歸為三教九流的。現代鋼琴的定音基礎:十二平均律,最早的記載是由中國明朝王爺朱載堉計算得出,早西方50多年。中國卻沒有類似鋼琴這樣的集大成的樂器出現,這和音樂不受推崇的社會環境很有關系。

現在又大為不同了,學一種樂器,幾乎成為孩子的必修課。能不能提升孩子的藝術修養另說,學音樂真不是孩子一個人的事情,比拼的是整個家庭的底蘊。國際一線賽事的裁判,甚至從參賽選手的家長的著裝、氣色就能斷定孩子的音樂素養:滿面塵灰煙火色的家長,怎么可能培養出有著高超音樂素養的孩子?

音樂不同于美術,美術可以應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各種設計、影視甚至日常穿衣搭配、起居用度的審美,美術都有用武之地。音樂的圈子更小,雖然聲樂,也就是唱歌,人人都會嚎兩嗓子。但是也很殘酷,會唱歌的就是好聽,不會唱的就是難聽。器樂更講究師承關系。學一門樂器如果沒有名師,基本出不了高徒。我曾在火車站候車的時候和身旁的一位出家僧人聊天,我問他:你們修習佛法,怎么才能算是修得圓滿?他告訴我,現世就有很多已經得道的高僧,僧人想要修的圓滿,就要和這些高僧論道,得到高僧的印證,才能算是修成。

佛法是修身之法,修得圓滿需要他人的佐證,恐怕未必。但是,高僧的印證,至少代表了某種程度的公認。這樣想來也能自洽,我由著興趣,自學過笛子,小提琴,鋼琴,吉他,也能彈奏兩曲,也可以自我陶醉覺得牛的不得了。不過,即便沒有任何音樂功底的人,也能輕松地斷定,我是瞎搞的。

反觀其他藝術門類,這樣的屬性并不明顯,拿畫畫來說,小孩子天性的涂鴉,有時候也會很有藝術的感覺,有時候看起來不怎么樣,但是又沒法肯定地說不好。相比音樂來說,學美術是更加好的選擇,這里推薦復旦教授嚴峰的一篇文章:學音樂,還是學美術?有興趣可以搜索看下。孩子學習藝術,最重要的還是得觀察孩子真正的興趣所在,少不得都試試了。為人父母在教育方面的差別也就在這邊了。

那么真的決定要學難學的音樂的話,看看下面這個小故事吧:

多年以后的一個下午,他作為一個成功的企業家,在宴會上,又遇到了那個令他欽佩的小提琴演奏家。演奏家鬢角已經斑白,但演奏時挺拔的身形還是令他欽佩不已。他坐在臺下,幻想著臺上抑揚頓挫、出神入化的演奏是自己在完成。

他年少時也對小提琴很癡迷,但是學到某個階段后,再難精進。他輾轉找到當時已經在小提琴演奏界聲名赫赫的演奏家,演奏家聽完他的演奏后,淡淡地說:放棄吧,您在小提琴演奏領域不會有什么成就。聽到對方這樣的論斷,他反而舒了口氣,這就是我再難精進的原因嗎,對方是這個領域的專家,一定有他的理由和評判標準吧。

現場熱烈的掌聲將他的思緒拉回,他抿嘴微微一笑,輕輕搖了搖頭,似乎想要甩掉什么。看著眼前的一切,看來當初放棄小提琴,算是個明智的決定吧,不然也只是小提琴演奏界多了個二流演奏家,商界少了個如此成功的商人。

酒席間,他向演奏家敬了杯酒,和演奏家提起了往事,他心中還有一個疑惑:演奏家究竟是用什么標準來斷定自己不適合小提琴演奏的呢。演奏家回想起了這個年輕人,淡淡一笑說道:“其實我根本沒什么靠譜的標準,如果您真的喜愛小提琴,那么我覺得我即便那樣說,也不會令你放棄。如果不是的話,那我也算碰巧做了一件好事呢!”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今天在某群中看到分享“教練是什么?”的帖子,很有趣也很直觀,幫我解了一些惑(很多人會問教練是什么?到底是干嘛的?通...
    沙沙1905閱讀 242評論 2 0
  • 1 一個中年婦女的自戀 清晨,瑜伽完畢,洗完臉,看著鏡中素顏的自己,感覺皮膚真是越來越滑溜了,眼神越來有光彩了,忍...
    九九隨筆閱讀 523評論 10 9
  • 長平鏖戰乾坤定, 白骨饑殍撼山河。 千古秦劍千古忿, 萬家趙卒萬家折。 盡戮非愿請君意, 上遺空帛徒奈何。 將軍悲...
    海曲三少閱讀 640評論 6 4
  • 逆向思維就是改變看事的角度,從反方向思考,有的時候正確的思維方法反而不利于我們,從而需要我們反面思考,如果烏鴉執著...
    Ding欣欣閱讀 178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