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跌反彈,優質股均線反彈,相對優質股均線回暖。
買入股票的那一刻人都是希望自己的股票漲的,買在最低,賣在最高,考慮很多次機會,但是忘記了一個重要性,就是這個事情的值博率。
值博率來源于可復制性,來源于對機會判斷是一個大機會還是小機會,大預期還是小預期。
如果無法說服自己的小預期,或者說是一個不可重現(過去未證明的)邏輯,那么這些機會都可以說不是好的機會。
1、股票走的差,那么很難深v反轉-跌破均線是基本面與情緒面都有問題,找到能爆發的理由才行。
2、確定好自己是長線還是短線,確定好自己的盈利目標
3、確定好他的預期空間有多大,一個股票的預期最大在拐點左右,后續的機會都不是好的機會。-沒有重倉的邏輯
4、確定好買點在哪里,有明確的邏輯才行-不同長度,維度的股票買入的原因或者買入的時機都不一樣,用均線底部做是能復現的一個策略.
5、賣點主要源于預期,一只股票有賺成長的有賺短期情緒的,確定自己掙的是那一波,那就吃那一波的利潤,來回切換智慧讓自己錯失機會,破均線,破利潤,
6、判斷自己對錯,用的是模式,而不是情緒(買點:情緒、政策、基本面、新拐點;賣點:大盤,預期收益,更優的股票選擇;)
7、可以復制的模式:龍頭模式(基本面核心龍頭,次新,優質)空間,新概念+基本面的空間(均線回調),100%增速對應當年只有30PE的空間(長線),長期格局的空間。
8、最后一點就是什么是底部,短線看均線,但是長線看的是沒有再創新低,不同類型的股票:高增,業績藍籌,拐點。對于買點或者說面如的機會是不一樣的。
9、長線小波動,但是必須有大預期,而這個往往是最難的,同樣,對于情緒底部出現的藍籌高增也是需要等待的重大機會,大部分時間,空倉也是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用大格局去選擇買賣點,最大的想象空間,最少的利空,最頻繁的利好,最短的時間,最均線的價格,最敏感的市場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