撥動青春的琴弦
曾經帶過一個學生,少年性格寡默沉靦,不喜與人說話,學業成績中等偏下,每天在教室里靜靜的坐著,好像一葉浮萍。
我了解了一些少年的境況:家庭清貧,母親棄家無蹤,父親背井離鄉打工謀生,和家中年邁多病的爺爺相依為命,比一般的留守兒童還多了一分凄惶。一米八零的個頭,體重不到一百一十斤,總是像一片陰影一般瑟縮在教室的角落,每日里幾乎聽不到他的聲響。
學校讀書節活動,我把班級經典誦讀比賽的名額給了他。其他老師很不理解:這么一個幾乎連話也不愿意說的學生,站在臺上能代表班級形象嗎,能不給班級丟臉嗎?他們不知曉少年的音質不錯,因為大家基本上忽略了他的存在。
三天準備時間,從選稿到配音,時間都是從繁忙的學業中擠出來的。上臺時身上的中山裝是我借給他的,腳上的皮鞋是我從校長那里借來的。終于站在了舞臺上,蕭瑟的秋風落落地吹過,校園里滿是桂花的清香。當少年那沙啞而憂郁的聲音響起時,喧囂的校園越來越安靜,時間仿佛靜止,又慢慢開始流動。我們看到了燕子從低空飛過、野花在山間怒放,聽到了泉水叮咚、蝴蝶振翅、蟲叫鳥鳴。學生們因春日的秀美而沉醉,老師們因時日的逝馳而嗟嘆。一篇《匆匆》朗誦完畢,滿場寂靜,而后是山呼海嘯的掌聲。
后來我把這個節目報送到縣里參賽,獲得縣國學經典誦讀展演一等獎;后來少年變得目光堅定,勇敢無畏,朝氣勃發;后來我們班的學生自發籌備了很多節目,除了在校內獨領風騷,春晚還獲得電視臺邀請演出,收獲了一陣陣掌聲;后來我們班的學業成績優異,紀律嚴明,同學友愛,打破了學校的“初二現象”,創造了并不斷創造著奇跡。
我時常想,只要找準支點,并交給孩子們一根杠桿,他們的人生便會開始翻轉;只要撥動青春的琴弦,少年們的未來就有了無限的可能。新學期,我給自己定下了教學目標:以愛育愛,培養具有中國靈魂世界眼光的青春少年。
先賢孟子說君子有三樂: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值丁酉年寒冬到來之際,謹以此言與諸君共勉之!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