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東野圭吾的小說,看《解憂雜貨店》的時候書中一些情節總能引起共鳴,比如小學初中一直被困擾的問題,“如何不用太努力,就可以像那些總是笑稱周六周天打了兩天的游戲,周六周天一直在玩都沒有碰過作業的一類同學一樣考高分。”于是突發奇想在朋友圈上發了一句小說里的問題“我不想讀書,也不想偷看作弊,但想要考試時考一百分,請問該怎么辦?”不曾想收到很多有趣的回復“夢里可以有”“睡覺”“在0分前加個1在后面加個0”“三長一短選最短”“我的哈姐姐”“10000分的卷子”。
"哪里有天才,我是將別人喝咖啡的時間用在工作上“,還沒有聽過魯迅先生這句話之前我是相信有天才的。”現在是學校放春假的時候,我在打三份工“,在沒有聽過她的故事之前我是相信有天才的。我認為天才的人是那些文章看似信手拈來,寫文章像是講故事一樣娓娓道來的人。我認為天才的人是那些平時看起來不用功,關鍵時刻(比如說結業考試)總能拿高分的人。我認為天才的人是那些明明可以靠臉吃飯,卻可以靠打籃球引起一群女生圍觀的人。我的身邊有過很多曾經被我認為是天才的人。走近他們的生活,隨著了解的深入,驚喜地發現他們和我一樣平凡,也都是普通人。他們在讓眾人欽慕之前也曾有過無數個日日夜夜耐住寂寞、反反復復重復練習。朋友的PS技術可以和藝術設計的學生相提并論,畢業之后從事互聯網公司策劃工作。大學所學專業和畢業后工作風馬牛不相及。關于設計方面的技術也是完全靠自學,在大學接過數不清的設計圖案、修改圖案的工作。校園生活聽她說過最多的是“在圖書館,在看書。在修圖,晚點再說”。
發現大家上班之后發朋友圈的頻率低得可憐。除了那些還在做代購的朋友瘋狂刷屏,發感慨、記錄生活的朋友屈指可數。沒念想我發的這條朋友圈能得到這么多的回復。特別感動的是看到有幾個月不曾聯系的朋友留下了評論。也許曾經大家也有過這樣的疑問,也有深深的羨慕過一些人光鮮的表面。隨著閱歷的加深,接觸更多的人和事,有一天猛然發現世上哪有不勞而獲,不過是踮起腳尖艱難前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