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橙讀金庸,分為三個層次。初中小學之時,多從電影、電視劇里讀金庸,喜歡里面的蓋世武功,一陽指、降龍十八掌、打狗棒法,想想心里就喜歡的發毛。;高中的時候,開始讀原著,喜歡里頭的情感,郭靖對黃蓉那是一點都不傻,楊過對小龍女之癡情,令狐沖之戀小師妹;大學之后,看了不少金庸的同人小說,有膚淺的,也有解讀十分到位的。再次讀金庸原著,目光就多放在情節的構造上,由此看到金庸筆下人物的喜怒哀樂,人性與俠義。
張翠山,《倚天屠龍記》中一個被忽視了的人物,在原著中,張翠山的篇幅占據四分之一,著實不短。由于電視劇的誤導,大家可能對張翠山的設定不大熟悉,這里我來向大家解釋一下張翠山的前前后后。
武當三俠俞岱巖于江南中在機緣巧合下得到的屠龍刀,本想著此刀被江湖英豪所爭搶,不如把它帶上武當山,免于武林的一場浩劫動蕩。這個消息被天鷹教得知,殷野王、殷素素聯手用暗器偷襲了俞岱巖,天鷹教由此奪得屠龍刀。此時,武當派威名正勝,天鷹教也不敢貿然與武當派接下這么大的梁子。于是殷素素先委托臨安府少林派外門弟子所辦的龍門鏢局,將俞岱巖送回武當,自己一路上跟隨護航。
一直到武當山下,百密一疏,俞岱巖被投靠元庭的西域少林派好手所劫,并用大力金剛指捏斷全身所有骨頭,逼問屠龍刀的下落。后來,張翠山發現重傷的俞岱巖之后,在悲憤之下前往臨安府龍門鏢局調查俞岱巖身上傷的緣由。
張翠山的行蹤當然早已被暗中跟隨的殷素素查之,殷素素易容為張翠山的模樣把龍門鏢局一家老小全給殺了,而且殺死前來幫忙的少林圓字輩弟子。殷素素此時的動機有可能是想挑撥武當與少林的矛盾,此時天鷹教在江南剛剛立足,想要崛起必然需要清空江南之勢力,由此特地針對少林在臨安府的實力延伸龍門鏢局也是有可能的。
殷素素此時也就十九歲,正是相思的年齡,古人十六七歲結婚的實在不少。黃蓉遇上郭靖也就十五六歲,韋小寶出場時不過十來歲,他的紅顏沐劍屏、雙兒跟他年齡也差不太多。殷素素這么一假扮張翠山,就將自己一顆芳心交出去了。想來武俠中的易容術神奇無比,不僅僅是模仿服飾、面貌,平時行為氣質肯定也多有模仿,估計阿朱也是這么戀上喬峰的。
《倚天屠龍記》中對張翠山、殷素素相見的這一幕,描寫非常經典,和黃蓉女裝和郭靖相遇場景頗為類似,這里我也詳細還原一二。
整個情景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殷素素約張翠山湖中船上相見,張翠山不知殷素素是女子,在船上見到女裝的殷素素怦然心動,本來興師問罪的張五俠,不知怎的感覺自慚形穢,想來是宅男心思發作又覺得害羞,離了船往來路時狂奔;第二階段,張翠山給自己的大氣,大丈夫焉能猥瑣,于是又回到岸上。殷素素在船頭抱膝唱歌,此時月明星稀,歌聲婉轉,清脆俏麗。張翠山在岸上相隨;第三階段,此時天公作美,忽然下起雨。殷素素也不進去躲雨,依舊在船外坐著。張翠山急了,一來一去,最終張翠山還是上了船;第四階段,殷素素隱去了俞岱巖是被天鷹教暗算的事宜,告知了張翠山想知道的大部分真相。兩人在一來一往當中,最后已張翠山幫助殷素素逼出手上的毒鏢結束。
整個過程,可以簡化為殷素素早已張翠山有產生情愫,想到因為俞岱巖的事往死地得罪了武當派,又加上正邪不同,為此心有愁色。張翠山則是一見鐘情,只不過礙于不會表達,先是逃跑,后又是往回遠遠在岸上跟著,既不向前也不離去,心里糾結可見一斑。此后,機智百出的邪教妖女戀上內向木訥名門正派的弟子,一段佳緣由此產生。
后來,便是天鷹教奪得屠龍刀后,欲在錢塘江出海口的無人荒島上開屠龍刀大會,想要立威,震懾群豪。不曾想被半路跳出個金毛獅王謝遜所劫,謝遜欲殺害所有的當事人,并楊帆出東海,找個無人的小島上研究屠龍刀的奧秘。但是,張翠山與謝遜打賭,在斷崖上用倚天屠龍功寫二十四個字的書法‘屠龍寶刀,武林至尊。號令天下,莫敢不從。倚天不出,誰與爭鋒’取巧勝了謝遜。謝遜答應張翠山不殺王盤山一干人等的性命,但用佛門獅子吼把所有人給震成了白癡,卻漏了一個先前暈過去的天鷹教堂主白龜壽,自此暴露了行蹤,此后十年武林風云多由此而起。
謝遜帶著張殷二人出海,海上遇上風暴,一直往北吹,飄到北極圈的一座火山的小島,也就是后來的冰火島。這里指的一提的是,在海上的狂風暴雨中,張殷二人在生死關頭,互表情愫。殷素素問張翠山,‘若是在岸上,你還會喜歡我嗎?’,張翠山支支吾吾的回道‘也會,但是要經歷多些事情’,多么可愛的一對璧人。
后來的事,不用贅述了。謝遜在發瘋的時候,求以自保的殷素素用銀針射瞎了謝遜的眼睛。而謝遜因為張無忌的誕生,消了心魔,不再發瘋,成了張無忌的義父,與張翠山結成異性兄弟。十年時間轉眼而過,張、殷、謝均認為必須讓張無忌回到中土,大好一生不能在荒島上度過。而謝遜不愿意回中土的原因有三。一是沒有悟透屠龍刀的秘密,回到中土也打不贏師父成昆。二是,雙眼已瞎又不可能擋住那么多仇家尋仇。三是,不愿意在武當的庇護下了此一生,都是隱居不如在這無人的冰火島上。
回到中土的張殷夫婦三人,第一站就遇到了武當、昆侖、天鷹教與一干群豪相遇,從此江湖又將風波漸起。一路上, 張無忌幾遭易手險象環生。最后,更是被玄冥二老所劫。
張三豐的百歲壽辰之上,這可以說是金庸武俠中少有的大場面描寫。同為倚天屠龍記中,怕只有后來的六大派圍攻光明頂,張無忌與六大派賭斗可以相提并論。這里,也是張翠山之殤的終點所在。一開始,面對著少林、昆侖、崆峒、峨眉、華山及諸人的高壓時,武當七俠沒有退縮。欲以武當七截陣來御敵,示敵以威。眾人決定讓殷素素代替俞岱巖與武當六俠組成劍陣,當殷素素出現在俞岱巖的面前時,俞岱巖聽出了殷素素的聲音。由此,殷素素道出了是她們天鷹教下得手。張翠山聽到真相后,悲憤難耐,奔走而出,在武林眾人前自刎而死,而殷素素隨后殉情而亡。
謝遜在張翠山離開冰火島的時候,對張翠山性格的一段話頗有遠見。謝遜道‘你心地仁厚,原該福澤無盡,但是是非善惡之際太過固執,你要小心’,謝遜看人是真準,不然也不會被陽頂天在英雄輩出的明教眾人中選為教主的候選人。
張翠山之所以自殺,和‘于是非善惡之際太過固執’的這個本性離不開。他心中計較固執的善惡有三,第一眾人指責他殺害龍門鏢局一家數十口,殺害少林弟子。這些不是他干的,但是是他妻子做的,夫妻本一體。他不能承認,卻又不能說實話,這是他第一份糾結。他糾結的是妻子的惡,他要擔著。第二,替謝遜擔責,他與謝遜結為異性兄弟,且肝膽相照十年,知道謝遜因何殺人,又知道了謝遜早已改過自新。謝遜的惡,他同樣擔著。第三,得知妻子是造成俞岱巖如同廢人的最大元兇之后,感覺到對不起同門師兄弟,而妻子、義兄的罪責又要由武當上下來承擔,心中過意不去。同時也可能感受到了妻子的欺騙所帶來的傷心,哀莫大于心死。
如果同樣的情況不是固執于善惡的張翠山,換成他兒子張無忌,可能處事會圓通的多,所得出的解決方法會大大不同。與妻子有仇的,只有少林一派,認個錯就完了,這事怪不到他頭上。謝遜犯下的過錯太大,一時半會解決不了,但是可以通過慢慢施恩他人慢慢化解。主要是要區分想要奪取屠龍刀的一部分人,這部分人才是最大的阻力。既然為了利益,那就展現出他們不可匹敵的勢力。而對于俞岱巖的傷,多方查找治愈的方法,憑著武當派的勢力,應該查得出黑玉斷續膏,再不濟找胡青牛也是可以的。
翠山之殤,殤在他的性格。這位張五俠之俠義,不在他的武功蓋世,不在于怎樣縱橫武林,在于他執于善惡,在愛情、義氣與善惡沖突之中選擇用生命來捍衛。翠山之俠,仍是令后人仰止、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