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fā)于悅史君的微信公眾號:歷史這樣說
唐玄宗李隆基是歷史上非常有爭議的一位皇帝,他原本是唐睿宗李旦的第三子,根本沒有繼承皇位的資格,卻通過“唐隆政變”將老爹唐睿宗重新扶上位,自己成為皇太子,接著又斗敗姑姑太平公主,坐穩(wěn)了皇位。
剛開始,唐玄宗也是勵精圖治,開創(chuàng)開元盛世,可在形勢越來越好的時候,他的心態(tài)也發(fā)生了變化。
先是聽信武惠妃的讒言,將皇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等三個兒子廢殺,武惠妃死后,竟然把兒子壽王李瑁的妃子楊玉環(huán)招進宮里,冊封為貴妃大加寵幸。
胡人安祿山只是一個邊陲小將,卻靠著一路奉承和討好,當上了范陽、平盧、河東等三鎮(zhèn)節(jié)度使,擁有了超越其他大將權勢。
當時,唐玄宗最信任楊貴妃、奸相李林甫和宦官高力士,但安祿山把他們都哄得團團轉(zhuǎn),自然唐玄宗對他也更加欣賞。
但有一個人是安祿山的死敵,那就是坐著火箭崛起的宰相楊國忠,此人原本只是長安城里的一個潑皮無賴,但架不住堂妹楊貴妃太得寵,也就被唐玄宗愛屋及烏了。
楊國忠是一個真小人,他看不得安祿山在唐玄宗面前的超然地位,告密狀那是家常便飯:“祿山陰懷首鼠,人心不測,陛下宜防其變。”
唐玄宗聽慣了安祿山的好話,覺得楊國忠很可能是在嫉妒,就一笑了之沒有當回事。
這樣更加激起了楊國忠的不滿,他又換了一招:“陛下若不信,可召其來見,祿山必不敢來!”
唐玄宗一是想安祿山了,二來也想看看安祿山的反應,就在唐朝天寶十三年(754年)正月,下詔命安祿山入朝。
楊國忠等著看安祿山的笑話,甚至已經(jīng)準備派兵抓拿他,但萬萬沒想到,安祿山來了。
安祿山對楊國忠的算盤心知肚明,他在表達了對唐玄宗和楊貴妃的忠心后,開始吐槽楊國忠了:“臣是個胡人,大字不識一個,本不念及此,賴陛下恩信,才做了節(jié)度使。只是楊國忠素嫉臣之功,早晚要害臣,怕以后再也見不到陛下了。”
說完這幾句話,安祿山開始拿出奧斯卡影帝的好戲法,滾天滾地哇哇大哭起來。
唐玄宗心軟了,聯(lián)想到身邊一圈人都支持安祿山,他更沒話說了,安慰了半天,就放安祿山回去了。
安祿山快馬加鞭離開了長安,因為他心里最清楚,自己是沒做好準備而已,造反是一定的。
楊國忠蔫了,但不是所有人都被安祿山忽悠,皇太子李亨也很懷疑,多次提醒唐玄宗要注意,唐玄宗卻死活聽不進去了。
在唐玄宗眼里,大唐在他手里已經(jīng)足夠強大,不僅自己不需要擔心,子孫后代也會一直統(tǒng)治下去。
然而,安祿山從來不這么想,他“專制三道,陰蓄異志,殆將十年”,已經(jīng)不能忍受唐玄宗隨時的打擊,更擔心楊國忠的暗中下手,到了唐朝天寶十四年(755年),下決心造反了。
這回,輪到唐玄宗傻眼了,楊國忠當然也笑不了幾天了。
作者:悅史君(資深媒體人,文史專家,作家,觀止讀書會發(fā)起人,書評人? ?微信公眾號:歷史這樣說)
我是悅史君,2018我們一起努力!
悅史君新書《大漢史家:班氏家族傳》歡迎閱讀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