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鏡上架著副眼鏡,貼身護衛著眼睛。雖然我并不想戴著它,可也沒辦法,眼睛的“身板”不行呀,須得眼鏡來幫襯。
算上現在戴的這副,我已經買過了四副眼鏡。第一副是半框眼鏡,使用時間最長;第二副是無框眼鏡,沒有戴滿一天,就放下了;第三第四副均是黑框類型,全框的,戴的時間也不短。
第一次戴眼鏡是在什么時候呢?好像是高一的下學期。又或者是高二,不太確定了。高一的上學期確實是沒有戴,但視力已經不好了,黑板上的字兒看著模糊,瞇著眼仔細辨認,勉強能瞅明白,費勁,累眼。不過當時不想配眼鏡,一方面聽說眼鏡越戴度數越深;另一方面大致還能看得清,湊合吧,雖說麻煩些。
同學的眼鏡摔了,破一個鏡片,配了副新的。遺留下的那個鏡片,度數不高,我拿來玩玩,透過它看黑板,清晰了不少。有一段時間,實在看不清楚黑板上的字時,就用它來應應急。可這終究不是個事啊,更何況用手舉著鏡片也不方便,是時候量身定做,配副眼鏡了。
挑選一番,選擇了半框眼鏡架、樹脂鏡片,本想選玻璃鏡片的,有些沉又擔心摔破。眼鏡戴上只好,從此咱身上也多了個標簽:四眼。這個影視劇里常常聽到的詞。因為度數不高,只在上課的時候戴一戴,平時里生活、運動時踢球依舊光著眼。
大學報到前,打算配副新眼鏡,新生活新氣象嘛。高中時常買的《環球時報》有幾期介紹了俄羅斯首富霍多爾科夫斯基(前首富,這哥們后來跟普大帝對著干,終于被整出事,鋃鐺入獄),其中一期的頭版配著他照片,戴著眼鏡,很精神。讓我感興趣的是:不細看,看不出他戴著眼鏡。這個不錯,我也想要類似的眼鏡,很有隱形的效果。于是配了一副無框眼鏡,第一次選擇無框眼鏡架,也是最后一次。
這副無框眼鏡讓我挺失望,鏡片左右的眼鉆歪了,導致眼鏡兩邊的樁頭不對稱,跟著鏡腿也斜著,戴上去別扭,不舒服。找到店家調試了幾次,仍舊不舒服,最后放棄,將其束之高閣,重新啟用了高中的舊眼鏡。
戴眼鏡最開始不適應,鼻梁上架著這么個物件,有壓迫感,活動的時候總擔心眼鏡會甩出去。時間久了,也慢慢習慣了,但相比較而言,戴眼鏡對生活還是有不方便的影響。夏天熱,易出汗,鼻梁滑滑的,眼鏡經常滑下來,需要用手時不時地往上推一推;冬天冷,呼氣成霧,從戶外進屋內,由冷遇熱,鏡片常常起一層水霧,蒙住眼睛看不到,成了個“睜眼瞎”,須得用紙或布擦一擦。近視眼的苦惱呀!
我的眼睛開始近視應該是初三的時候,原來站在最后一排的位置,都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黑板上的字,漸漸有些模糊了。不過沒在意,一直以來都是坐前三排,看字不受影響,也就沒有好好地保護眼睛、健康用眼。或許因為這樣,積弊成疾,假性近視成了真性近視。
對于眼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好。現在只要配眼鏡,我肯定選擇全框架,顏色鐘愛黑色,不帶鼻支架,且托葉必須跟鏡框相連固定,為一體的。那種托葉、鼻支架分開,用螺絲相連的,我不要,很不喜歡這樣的。因為原先的眼鏡常被碰撞到,鼻支架總是歪掉,需用手掰一掰,正一正。久了,鼻支架變形,托葉歪了,硌著鼻子難受。就算鼻支架歪掉一次,掰正了,我總還感覺是歪的,心里錯覺吧。所以干脆不要帶這東東,托葉連體,踏實。
隱形眼鏡有配戴過一段時間,但我適應不來。眼睛小,戴起來費勁,每次都花費十來分鐘,眼皮撐得大大的, 眼淚都下來了, 托著鏡片往眼球上杵,也怪嚇人的。而且每天戴上摘下的,太麻煩。有一同學眼睛比我還小,平時就是一條縫,買了副隱形眼鏡,費勁九牛二虎之力,還是戴不上去,最后放棄了,這錢白花了,同學們笑談了很久。
這以后,眼鏡會發展成什么樣呢?或許都用不著了,近視眼老花眼,科技分分鐘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