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心情很down。
去年這個時候,我大概快要考完最后一科,然后把去臺灣的入臺證一辦,把船票一買,懷著愉快的心情去臺灣游玩。不去管即將到來的司法考試和關于是就業還是考研的問題,還對考公務員充滿排斥,還那么容易被外人的一個兩個觀點左右自己的決策,比如:公務員是一個搏傻的行業;還那么渾渾噩噩,沒有好好安排時間,跟著舍友浪浪浪,完全不知道自己的目標,就這樣麻木地,對自己一點一點失望地度過一天天。
這一年,經歷了三個對自己十分重要的考試的接連失敗的打擊(最后一個打擊可能會接著來到吧),心里已經長了硬硬的殼,把自己包裹起來,用虛妄的希望引導自己,不回頭看,所以居然也沒有覺得特別疼。
這一年,如果說我收獲了什么,或者說過得和其他渾渾噩噩的日子有什么不同,總結起來有三點:
一、使用時間記錄軟件。前期使用atimelogger,中期使用番茄工作法,后期使用24pi監控手機使用狀況。
二、增強抗壓能力。知道了如何應對負面情緒,更加了解自己。閱讀了東坡夜奔的文章,知道了之前走的“叛逆”的彎路不是沒有價值的以及學會和自己和解。
三、一步步學會制定可行性強計劃。一直在閱讀戰隼的文章,并留意相關的觀點,知道了制定計劃最關鍵的是要了解自己的實際情況和及時總結和調整。
一、使用時間記錄軟件
這段日子里,我用心地記錄下自己的生活軌跡,每一天,什么時間做了些什么事情,多少用來看手機,多少用來學習,多少用來睡覺。atimelogger,一開始用ipad記錄的,后來改用手機。一共記錄了我從三月份到九月初六個月的生命歷程。這種記錄本身并沒有提升學習效率的功效,一開始反而可能會打斷生活,但是它擁有直觀的表現形式:
它的作用就是方便我統計每日凈學習時間和打碎自己花了很長時間在學習和花費很少時間在玩手機的幻想。它還可以這樣:
節選的兩張圖怎么都這么認真地在學習捏。
但是很快它的弱處就顯露出來,就是,學習時間不等于學習效率。
于是我引進了番茄工作法。一開始覺得挺好用的,因為它也有直觀的折線統計圖顯示自己完成番茄數。好處是容易堅持,拖延癥患者福音,壞處是缺點和atimelogger相同,容易讓人盲目追求學習時長而非學習內容本身,二是番茄工作法實際上并不適于擁有大塊時間的學習者,反而會造成更多的打斷。
以上兩個軟件的共同缺點是,會讓我更頻繁地接觸手機。在后期壓力沒有那么大的一小段時間里壞處顯露,更多的接觸手機代表更多刷手機的可能性。后來接觸了24pi這個軟件,徹底擊碎自己沒怎么用手機的幻覺,就算復習最緊張的時候,適用手機的時間每天也有3個小時以上,控制不住的時候有一回玩了11.8個小時,笑。。
這些軟件的好處就是讓我不再盲目樂觀,盲目相信自己很認真在學習,數據和表格擺在那里,讓人無法辯駁。而且也讓自己妥協了下來,不再好高騖遠,對制定計劃有一些幫助。
二、增強抗壓能力
考雅思之前的崩潰讓我開始正視自己的抑郁情緒,重新拾起了哈佛幸福課的筆記。每一個經受痛苦的階段,還好,我都積極地找尋緩解自己痛苦的方法,大三上,遇到了幸福課,現在,我遇到了東坡夜奔(http://zhuanlan.zhihu.com/dongpoyeben)。
我把他的專欄文章從頭到尾閱讀了一遍。他的經歷和我很像,都是從小縣城的學霸淪落為重點高校的蕓蕓眾生。他在大學經歷了一個叛逆期,我經歷了一個從自視甚高到妄自菲薄的狀態。其實在此之前,我們都未能有機會建立真正的自我。只有一個目標,高考。我們沒有時間去了解自己和建立自我意識,而我,要在大學階段將自意識和父母分離。說起來可笑,但實際上直到四年后的現在,我都沒有真正做到這個分離,每到做決策的時候就會崩潰,特別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生怕自己做了什么惹惱了別人從而降低對自己的評價,即便自己并沒有做錯什么,自己的喜好反而擺在次位,是一個圓潤的人(當收到這樣的評價是,一直自認為是”老實人“的我自己也驚呆了)。當然這種在意別人的看法有真正關心別人的成分在,但更多的是一種恐懼。
大三一年讓我成為一個更加在意自己感受的人。每次出現特別的情緒的時候,都會去分析,出現這種情緒的前因后果,真的是因為這件事嗎?有沒有觸動了什么思維模式?是不是因為沒有休息好,身體不舒服?這樣自我地或者,說實在,挺輕松,挺舒服的。
三、一步步學會制定可行性強計劃
我的文風,好像有點像戰隼吶,哈哈,言簡意賅地說出"料"。
戰隼告訴我,要行動,要總結,要一個習慣一個習慣地去養成,告訴我制定計劃時要小樣本測試。
從現在開始不要做多余的動作,把一天要做的事情寫下來,在開電腦之前列出自己需要處理的事情,一面被突然跳出的廣告或者微博所吸引,浪費了時間又最終啥事沒干。
今天先寫到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