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這些年從一部又一部影片的恢宏場面,蕩氣回腸的情感里進進出出,內(nèi)心那根敏銳易感的弦變得愈加堅韌頓澀,多數(shù)時候理性分析占了感性的上風,不那么輕易被觸動。
? ? ?看《布魯克林》的時候,剛從一個飯局里走將出來,微冷的春日里小酌了幾杯,觀影的情緒也變得更為松弛。給自己泡了一杯淡茶,呷一口,然后任思緒在光影里回流,那些年與故鄉(xiāng)有關的情節(jié),那些年少離家的憧憬與希冀,那些在成長的路途中的跌跌撞撞、磕磕碰碰,那些只有在暗夜里與自己對話的時候才敢流露出來的迷茫感傷……時光的流轉逐漸與鏡像交疊,感動你的是你的經(jīng)歷,是你自己的人生。
? ? ?很驚喜地發(fā)現(xiàn),女主艾利斯就是那個《贖罪》里的小布里奧尼,只是不再是原來那個單薄的身子板,略帶神經(jīng)質(zhì)的少女,她長成了面容圓潤,眼神篤定的女人。那對湖水一般碧綠的眸子,是讓你望一眼就忘不了的澄凈,仿佛能聚攏一切的光,又仿佛只要透過它就可以窺見她內(nèi)里的波瀾。過于飽滿的面頰和略微粗壯的骨架,讓她在熒屏上并不特別耀眼,但這份平凡不眩目的美麗,卻讓你更愿意慢慢去發(fā)現(xiàn)欣賞走近她的故事。
? ? ?這是一個年輕女性游走異鄉(xiāng)的故事,從愛爾蘭的小鎮(zhèn),偏安一隅的小地方走到了紐約布魯克林的大城市,初出茅廬未見世面,艾利斯時時伴隨著緊張、不安與自卑感。生活里處處都是小心機,再怎樣小心謹慎卻還是顯現(xiàn)出各種笨拙、土氣,沒有自信。從不安失落的離家者,變成獨立堅強的都市人,需要的也許除了時間還有耐心。當她走過最難捱的思鄉(xiāng)困頓期,從某一天開始,她的謙遜、沉靜讓身邊的伙伴們樂意接納她,予以一些誠摯的忠告,她也遇見了那個在異鄉(xiāng)里許她愛與溫暖的懷抱。我看到一個女子換掉柔軟可憐的貼身保護,不再是羞澀膽怯經(jīng)歷蒼白,變得更加堅毅果敢、成熟睿智,我相信那是蟄伏在艾利斯內(nèi)里許久的另一個隱性的自我。
? ? ?在齟齬前行中她學會了優(yōu)雅,保持淡定,像美國人一樣思考問題。舞步可以紋絲不亂,話題可以輕巧繞開,對答如流,在家庭聚會里亦有不俗的表現(xiàn),沒有露出“異鄉(xiāng)人”的破綻馬腳。經(jīng)過友伴培訓過的艾利斯嫻熟地卷起意面沾著湯匙里的醬汁,在男友的家人面前表現(xiàn)得落落大方,她的底氣來自于內(nèi)心的圓融與強大,來自于她真正的融入,找到了自己的歸屬與方向。 布魯克林不再是恍惚著懸浮在半空的夢,當她已然經(jīng)歷了進退維谷的煎熬,那些泥濘不堪的時光與經(jīng)歷所帶來的是自信與魅力。感謝那段時光里一直堅持與努力的那個自己,終于迎來了雨歇風住后的陽光滿懷。
? ? ?然而,故事自然沒有這樣輕巧地結束,人生迎來了又一次轉折。姐姐的突然病逝,讓她再一次回到了家鄉(xiāng)。這一次,丑小鴨突然變成了白天鵝,在眾人的眼里她是時髦自信氣度非凡的女子,得體的裝扮,有學識有修養(yǎng)。短短的社交半徑一下子被激活了,她輕易就獲得一份不錯的工作、一個家世修養(yǎng)皆不錯的追求者,這是任誰也不能輕易拒絕的理想生活。沖突再一次出現(xiàn),是留守還是回歸,是選擇安逸的夢幻還是一個充滿未知的未來。感謝那個依舊尖酸刻薄的面包店老板,觸到了她的痛處也恰到好處地點醒了她,讓她重新聽到了內(nèi)心的聲音。
? ? ?導演沒有過分煽情與造勢,只是還原了一點理性,感性,城市,鄉(xiāng)村,自然,文明交錯生長的故事,觀影放松而柔軟,無需過分費力,俯首即拾起的是某種莫名的契合與感動,藉由影像我們或多或少都能找到一點與自己暗夜對話的機會。末了,想說很喜歡那首空靈的愛爾蘭民謠,浸潤在歌里的聲音與顏色,仿佛能飄入世間每一個蕭瑟的角落,給異鄉(xiāng)人的夢境添上一些溫暖與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