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九寨溝回來之后
第二天,我們又踏上了青城山都江堰之行
都江堰,最早聽到它的名字的時候
初中的歷史書上
那個時候介紹的是秦朝統一六國之后在水利方面的功績
那就是李冰修筑了都江堰
造福百姓
之后再次聽到它的時候
就是CCTV-4以前在12點的午間新聞之前插播的一個介紹祖國山川的廣告
現在不知道還有沒有
當時的配樂就是這首音樂《故宮的記憶》
最后結束之前道上了“問道青城山,白水都江堰”
當時內心的感覺就是“霸氣”
聽導游介紹后才知道這句話其實是余秋雨先生當年來到都江堰之后題下的
大學的時候
這首輕音樂也是聽了很久的
至于青城山的印象
有點玄
來自于趙雅芝版《新白娘子傳奇》里面對白素貞的介紹
好像是說白素貞是在青城山修道的
剛好那天我們到了青城山
坐上了電瓶車
然后很應景的
車上就響起了那部劇的插曲
頓時就笑了
青城山都江堰的游玩
可以自己去也可以包團
其中青城山還好
都江堰特別需要有導游
這里厚重的是它的文化底蘊
當然如果來者本身對它已經有了深刻的了解
如果是小白,還是有導游比較好
因為很多東西如果沒有說破
你就是在岷江邊走一圈
第一次這么近看到他們在玩這個
這是在去往都江堰路上經過的一條街道
但是導游說比較可惜的就是看到已經不是原來的版本了
08年的地震這一帶都遭到破壞
所以這些都是后來重建的
導游說古代的人就是從這個地方出去
與其他的國家的商人做生意的
上面的壁畫刻畫的就是當時的場景
這里是南橋
也是比較可惜
已非之前的那橋
一到這里
你就會感覺特別的涼爽
那天我們出來的氣溫還蠻高的
到了這里就特別的舒服
空氣的濕度也比較高
導游說這就是都江堰工程的基本構造
兩千多年前李冰就是通過這樣的工具筑成了它
而這個工程歷經兩千多年的歷史
一直到現在仍在工作
因為不是堤壩建筑
所以08年的時候它繼續履行著它的使命
所以可想而知
李冰在兩千多年前的遠見有多廣
所以當地的人民對都江堰對李冰其實是充滿各種敬意的
我們不止一次在出租車上聽到司機都推薦我們要去都江堰
用他們的話說“沒有李冰,就沒有都江堰,沒有都江堰,就沒有四川天府之國”的美稱
他們在這里修建了“二王廟”紀念他
緬懷他的功績
導游也說,這個工程,造福的不僅僅是當地的人民
也造福了少數民族的同胞們
所以當時我們在阿壩州
那里有個地方叫“川主寺”
其實也是為李冰而建的
“川主寺”,顧名思義,四川的主人
本來是有一座廟的
后來因為特殊的歷史原因
那座寺廟就被燒毀了
所以當地人直接把地名改成了“川主寺”
其實也是對李冰的一種紀念
說實在的,都江堰可以說是大型水利工程的活化石
它帶給我們的
不僅僅是一個工程那么簡單
更是兩千多年歷史的傳承
而它在今天的社會還被使用
你就可以想象得到先人的智慧其實不輸給后世的科技
這棵樹也是一顆活化石
已經有很多年的歷史了
同時也是88版《西游記》里面孫悟空偷吃人參果那一集的拍攝點
此處刻有“離堆”
顧名思義,導游說,其實就是在說這個部分原本是和左邊的那座山連在一起的
因為工程的需要只能把它分離出來
而且是兩千多年前被分開的
用的原理還是今日我們物理書上介紹的“熱脹冷縮”
所以再一次見識到李冰的智慧
此處也是都江堰三個組成部分之一的寶瓶口
這里是魚嘴
借助這兩座橋我們到了對岸
這是我第一次走這樣的橋
導游說,人越多它就晃得越厲害
所以其實走到中間的時候
還是有點小生怕怕的
之后我們繼續前往都江堰的最高觀景臺——玉壘閣
沿途都是一級一級的石階
而且坡度也是比較高的
在最后的部分
有08年之后才修建的“滑梯”
就是商場里的升降梯
這是我第一次見到這么長這么陡的升降梯
單單這梯子也是足夠壯觀的
我們在見到升降梯之前就是爬著這樣的階梯一級一級向上的
其實在走到玉壘閣之前
這里是玉壘關
是古代留下來的一個防御屏障
終于是來到玉壘閣下了
這座閣樓有七層
導游說,一般四層就是不錯的觀景點了
當然爬得高看得遠
你也可以爬到最高層觀景
這就取決于個人的體力
看到這個
終于讓我可以把這里跟秦朝聯想到一起了
秦朝特色的馬車
在《羋月傳》等多部秦朝背景的電視劇中看到過
也曾在歷史書上看到
之前總覺得,有點遠
于高處看天
看地
看到的不僅僅是美景
其實開闊的也是個人的心胸
很多東西
當你爬到最高處
看到平時看不到的東西之后
之前的所有一切就如過眼云煙散了
所以古人也曾在古詩詞中多次提到“登高望遠”的好處
在登高望遠之前
我們必定要
“勞其筋骨”一步一步去攀登
或許在這個過程中并不舒服
當所有的這些疲累在你爬到高處
眼前的場景“豁然開朗”
所以人的內心會有一種意識
就是之前付出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高處看都江堰
你會發現
它真的是涇渭分明
這是乘坐升降梯下去的時候看到的屋頂的宣傳
之后我們就結束了都江堰的游玩
讓人感慨的不僅是工程的宏偉
還有先人的智慧和遠見
吃完午飯之后
我們便來到青城山
雖然我們這一次沒有去“蜀道難”的主角——劍門關
但是在這里
你會明白
這里的道也很難的
中間我們同樣是借助一些工具節省了一些時間
比如電瓶車,船,還有索道
這樣的墻磚
讓人真的意識到,年代久遠啊
這是在進山門之后的一些點
從這些建筑中可以看到
中國古代漢族建筑的一些風格
而且道教的色彩比較濃厚了
所以還是想起了那句話
“在電腦面前看景也是看
到現場看景也是看”
看到到了你還是會覺得
視覺上精神上的感覺是不一樣的
不知道為什么
當時拍下這張照片的時候
總覺得特別眼熟
但是我也記不清楚在哪里見過這座山或者看過這個角度拍攝的照片
特別是最上方草木比較稀疏的部分
總覺得特別的眼熟
說真的
后來每當我好不容易爬完了很多級的階梯
一抬頭
又看到這么長的石階
內心真的是崩潰的
實話說,在上青城山的路上
這樣的石階并不少
可以說很多
這是其中的一處景點——上清宮
原本還打算再往上爬去到最高點——老君閣
但是確實無能為力
只好放棄
不過沿途呢
風景幽靜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里是道教的發祥地
所以總有一些仙風道骨的感覺
樹木繁多
所以你可以少去曝曬的環節
周圍蟲鳴鳥叫
聽著確實讓人覺得舒暢
都說蜀道難,難于上青天
小女子微感
青天依舊在
蜀道太難爬
道道道,非常道
這里的每一級臺階
當你在攀爬的時候
其實都是一種問道
問這階梯
問這山
問這人生
何為道
每個人的道其實都是不一樣的
人生在世
我們也都是在尋找一種適合我們自己的道
為之堅守
經年累月
各自造化
看能否修成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