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第二屆中國“兒童圖畫書與兒童成長”高峰論壇 之 專家講座篇
秋風送爽丹桂飄香,我們一行四人有幸來到美麗西子湖畔——杭州,即將開啟了一段關于“兒童圖畫書與兒童成長”的奇妙旅程……
在簡短而又隆重的開幕式后,我們見到了慕名已久的中國海洋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所長朱自強教授,他為我們帶來了一場關于《繪本閱讀與兒童的心智成長》的專題報告。
首先,朱自強教授教授為我們分享了兩個繪本《自私的蝸牛》與《小喬逃跑了》
比較看看誰是好繪本?
自私的蝸牛講述的是小動物找蝸牛借“房子”躲雨的故事……
蝸牛不愿意借自己的房子給其他小動物躲雨
并惡語中傷了每一個來借“房子”躲雨的動物
最后小動物們都走了
只留下自私的蝸牛背著笨重的殼,艱難的前行……
小喬是一只小袋鼠,他的房間實在是太亂了,媽媽大聲喊著:小喬,快去整理你的房間!
可是小喬不喜歡整理自己的房間,他覺得逃跑比整理房間簡單多了,于是他留下了一張字條,逃跑了
但是他通過實際經驗發現,媽媽的口袋才是最舒服的。重新回到媽媽的口袋,重新得到媽媽的愛,這一巨大的幸福使清理房間變成了一件很容易的事。
針對兩個風格截然不同的繪本,朱自強教授指出《自私的蝸牛》展現的是站在“大人”的角度上教訓主義;而《小喬逃跑啦》則是讓讀者在一次次生活實踐經驗中體驗感受小喬的成長……
給孩子“愛”有了“愛”一切缺點惡習都能克服。
接下來,朱教授以《手套》為例闡述了繪本閱讀與兒童語言的發展。幫助幼兒學習語言,培養幼兒的閱讀能力,理解語境很重要!
繪本是如何給孩子提供更有價值的語言?
以《拔蘿卜》為例,孩子們是怎樣學習的?
這只是一個講“團結力量大”的故事嗎?
孩子們從故事中又能發現什么?
繪本閱讀與兒童思維發展有著怎樣的關系?
以《首先有一個蘋果》為例,體現了閱讀與記憶力的關系,同時理解力、記憶力都將直接影響閱讀力的發展
而五味太郎的《我是大象》則用心想生動的圖畫語言向我們形象生動的展現了,虛擬世界與現實空間中的大與小。
通過故事讓孩子了解真正的知識、真正的學習要在自己的身體實踐中獲得。
當說到繪本閱讀與兒童想象力的發展時朱教授以《神奇的小石頭》和《我的連衣裙》中的可預測性為例進行了深入的分析。
最后朱教授以《彼得的椅子》和《好臟的哈利》以推演教學法的方式對繪本閱讀與兒童的道德情感的發展。
下午我們聆聽了被譽為播撒繪本幸福種子的“花婆婆”臺灣資深兒童文學作家方素珍女士關于“繪本的品讀與應用教學”的專題講座。
方素珍老師主要從全民閱讀的來臨、兒童閱讀讀什么、如何拼的繪本的文字和圖畫、如何選擇優秀的繪本、共讀的方法等多個方面展開講座,下面請隨我們一起開感受講座的精彩片段吧!
一天的學習愉快而又充實,在專家們的引領下我們通過一個個鮮活生動的案例深刻感受著來自繪本閱讀的獨特魅力。就像“花婆婆”說的那樣“讀一本書就像在孩子心里埋下一顆種子,這顆種子會慢慢地發芽開花,不久花瓣中就會至今已為小精靈。買下的種子越多住進的小精靈就越多,這些小精靈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智慧”。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有面臨生離死別酸甜苦辣等生活挑戰,他要如何去面對與解決?這是心中的智慧小精靈就會悄悄與他“對話”幫助彷徨的孩子下“判斷”。這才是閱讀最好的樣子,也是我們不斷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