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開始一段時間了,你喜歡嗎?年少時的我們是多么的期盼放假,兩個月,可以去很多地方玩,隨便怎么玩,而現在,我們上班的上班了,帶娃的天天需要陪著娃,很少再有那么一大段時間玩了。但是暑假對于孩子們來說,如同我們小時候一樣開心,可是真實幾家歡喜,幾家愁。
最近咨詢中,發現很多家長訴說著“苦惱”,只想著玩而不寫作業、整天沉迷游戲連飯都顧不上、總是抱著iPad看電視看電影……
父母很著急,但是在“糾正”孩子的同時,有時還遇上孩子的“不懂事”,總是頂嘴、抵抗,甚至撒謊等等。
孩子似乎變得越來越難養、越來越難相處了,這是真的嗎?
我們的車出現了問題,我們是不是會先去找怎么修車?
那我們遇到棘手的孩子教育問題,那我們要怎么解決了?
當我們總在感嘆孩子達不到自己期望的時候,當我們羨慕隔壁家孩子更加優秀的時候,其實就應該明白一個道理:別人的孩子一定不是天生就很優秀,孩子之間的差距就是父母之間的差距。而父母之間的差距,可能只是方法技巧的差異哦。
魚與漁,想要的都在下面。希望我們都能運用這些方法不斷增強內功,成為有智慧、心態淡定、不再盲從、內心強大的父母。
01什么是正面管教?
正面管教,是Positive Discipline,不懲罰、不驕縱地有效管教孩子。管教(Discipline)來源于拉丁舞discipulus或disciplini,意思是“真理和原則的追隨者”。
正面管教的核心思想:不懲罰不驕縱,和善而堅定,也就是尊重平等的基礎上,不懲罰、不過與溺愛,正面引導過程中保持自己的原則與底線。
正面管教的第一章給我們展示了三種家庭中的互動方式:嚴厲型、驕縱型和正面管教。
A. 嚴厲型的父母
可能會經常會以“快去做作業、快收拾……”的口吻對孩子說,甚至會出現“如果你不這樣……,我就不帶你去了/不理你/……”。
嚴厲型的父母容易過度控制,讓孩子有規矩但沒有自由,不能自己做選擇,我要你怎么做,你就得怎么做。
而這樣的情境下,容易懲罰孩子,而這個懲罰的后果是孩子感到不被尊重,心靈受到很大傷害。孩子可能會很憤恨地說“這不公平!我再也不相信大人!”;也可能出現報復心理“這回你們贏了,但我會扳回來!”;也可能出現跟父母對著干的反叛心理;也可能出現退縮現象,做事偷偷摸摸或者覺得自卑,什么都不敢說,說了也是錯的,逆來順受,壓抑過久,一旦受不了,可能出現兩個極端,要不就對外、對同學老師攻擊,出現暴力傾向,要不就對內攻擊,容易出現自殘。結果太可怕了,無論哪種情況,我們都不希望發生。
B.驕縱型父母
可能會出現什么都讓著孩子,讓TA做主,什么都順著孩子的心,可是父母做了還不一定讓孩子覺得滿意。
這樣就是有自由但是沒有規矩,一切任由孩子自己來,讓孩子自己做主,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可是值得注意的是,我們的孩子還小,自制能力、辨別是非、衡量輕重的能力都不強。
C.正面管教型父母
尊重孩子,讓孩子做選擇,但是有父母的底線,底線以上都可以商量。也就是有規矩也有自由,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做選擇。
02案例分析一
A孩子學習鋼琴已經有2-3年了,很久之前也在孩子的允許下續報了鋼琴班,花了一萬多。暑假剛開始的某天,媽媽送孩子到課室樓下,孩子突然大哭,不愿意上去,還帶有情緒覺得家長給孩子安排了太多的學習,有抵觸情緒,不愿意上樓去學。
欣欣老師分享了這個故事是非常普遍的,孩子學習某個培訓班一陣子后,容易產生不想去,是厭倦了還是孩子內有隱情?如果是你,你會怎么處理?
我們是否有以下的反應:
錢都交了,怎么說不去就不去呢?不去的話,暑假后面的出游都取消,也不能去XX地方玩。
今天只要你去上鋼琴課,你想干什么,媽媽都答應你,好嗎?
要不取消課程,拿回學費就好了,好不好?
而正面管教型的家長會有以下反應:
孩子帶著情緒,聽不見任何我們的理性分析。因為我們大腦分為感性腦和理性腦,當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最先和孩子產生鏈接的是感性腦(右腦),然后才是我們的理性腦。那我們識別了這一層面后要怎么辦?
第一步:共情
站在孩子的角度,讓孩子知道,我們理解TA的感受。
當孩子出現情緒的時候,我們什么理性的分析、說服TA冷靜下來之類的話,判定誰對誰錯都是無用無效。TA最關心的是你是否理解TA。
我們可以嘗試問一下孩子:你此刻是不是很傷心?是不是很難過很委屈?你一定會……/會覺得沒成就感是么?
透過孩子的表達,慢慢抒發了自己的情緒,甚至哭一場,而此時我們就靜靜陪著孩子。
第二步,被支持
讓孩子知道,我們是一個團隊,站在同一陣線的,問問孩子,我們能為他們做什么事。
你現在需要我幫你做的事情有這些!
你不是喜歡吃雪糕嗎?需要我去給你買點雪糕吃嗎?需要我幫你拎書包陪你上去嗎?需要我陪伴你一起練琴嗎?你覺得怎么樣?
我能夠支持你什么?
此時,孩子的情緒慢慢平穩了。
第三步,被尊重
讓周邊的人知道,充分表達孩子的意愿。
和孩子上到校區,當著孩子的面和老師溝通,告訴老師:我家孩子現在學習鋼琴有壓力,最近也很疲累,所以老師看下需要怎么樣來進行調整一下孩子的學習節奏,是否把課程改為兩個星期一節,但是要有自己的底線:告訴孩子不論怎么樣,都要學鋼琴。
第四步:澄清真正的目的
到底是假期太忙還是壓力太大?
孩子并不是假期太滿,后面暑假期間都是旅行安排,孩子更多的是對于學習鋼琴產生了挫敗感。因為孩子平時是一個很驕傲的人,獲得過很多的榮譽和獎項,但是在練鋼琴的時候產生了很多的挫折,老師甚至說孩子半年沒有進步,所以,孩子更多的不是對鋼琴的不喜歡,而是你上不夠,受到挫折想逃避。
第五步:溫柔而堅定地重新制定目標
在保證底線的情況下,重新制定貼近孩子期望的目標
當著孩子面,告訴老師讓孩子學習鋼琴的目的不是為了讓孩子考級,成為鋼琴家而是希望孩子在心情不好的時候能夠彈幾首,同時長大后讓孩子在有表演機會的時候能夠展示自己的機會。
經過溝通,孩子不需要考級,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曲子。這不就是如今倡導的工匠精神,把一件事做精嗎?
其實學英語或者其他輔導班,甚至是平時學校的功課學習,孩子有時候不是不愿意學,而是可能在學習過程受挫,自己沒能調節情緒,出現逃避等情緒。
**當我們愿意花更多的時間去處理孩子的情緒,問題就更易解決了。
**
最近翻看《正面管教》,我的教育啟蒙書籍,這是當初我進入教育領域,不懂得如何教孩子相處,不懂得怎么制定規則,幫助孩子更好成長的很重要的一本書。如果想成為一名好老師或者培養更優秀的孩子的家長,都非常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