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2018年10月的一個晚上,我與剛滿十個月的寶寶如平常一樣嬉戲,家里忽然停電了。
在家里由燈火通明變成黑洞洞一片的那個瞬間,我的內心充滿了無盡的恐懼,我把小兒緊緊抱在懷里,打開手機上的手電筒,借助微弱的燈光,我拉開窗簾望向窗外,窗外漆黑一片,我發現,原來整個小區全部都停電了。我的內心頓時心生恐懼,在我記憶里,這是我生平第一次,渴望看到這個城市的燈火通明。
在上大學之前,我一直都生活在農村,在我很小的時候只要一停電,爸爸就會點一盞煤油燈,燈光很暗,可那時卻沒有因為燈光的暗淡而心生畏懼,也許是因為農村的晚上到處都是黑暗的,即使是有電,那樣的光明也依舊微弱。
后來我上了大學,我不害怕停電,甚至會為了每一次的停電心生歡喜,那時我就可以名正言順且毫無歉意地揮霍時間了。
上班后,我甚至要為每一次的停電而歡呼了,現代社會沒有電,沒有網絡,整個工作都是無法正常運轉的,停電便等于是變相地放假了。
可是就在那個晚上,我對城市的黑暗第一次心生恐懼。
?
二
我來這個城市正好三年,三年了,我在這個城市里成家立業,可我一點都沒有感到這個城市的溫情,對于從異鄉,從小農村一步步辛苦擠進城市的我,我覺得這個城市是冰冷的。
記得剛上班時,偶爾晚上出門,我看著城市燈火通明,萬家燈火,那時我好想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家,有一盞自己的燈。那樣的燈火通明總是把我的孤單照得亮堂堂的,所以我很害怕看到那樣的萬家燈火。
后來我碰到了我的老公,他也來自農村,我們都想在這個城市立足,于是我倆很努力地工作、攢錢,終于,我們有了屬于自己的房子,我們再也不用擔心房租上漲,不用擔心隨時會有的搬家,在屬于我們自己的房子里,我們可以隨心所欲地布置,也是在那時,我第一次深刻體會到了而立之年的“立”的含義。
這時我再去看這個城市的燈火通明,我變得平和了很多,雖然屬于的那盞燈可能小了些,黯淡了些,但它依舊是溫暖的。
三
安居樂業自古以來就是我們中華兒女的一個美好訴求,要是放在三十年之前,安居樂業可能不會是一種理想,可是放在現在,放在房價居高不下的今天,安居樂業已經成了很多80后,90后的的理想了。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這種原始古樸自然的生活狀態是80后、90后一代無法想象的,我們這一代人生活得很累,升學的壓力,就業的壓力,成家的壓力,買房的壓力,可以說我們在任何一個人生的關鍵轉折點都會面臨壓力。
我們從小農村走向大城市,我們在拼命努力為美好生活奮斗的道路上披荊斬棘,我們好多人在而立之年卻也是只能對這個城市的萬家燈火望洋興嘆,這時候總是會懷疑自己的選擇,懷疑自己的夢想,甚至懷疑自己的初心。
城市很美好,在經歷了這一個晚上的停電之后,我終于發現,燈火通明才是一個城市的核心與根本面貌。
我希望被這萬家燈火照亮的,是我們每一個奮斗中青年的夢想,而非他們的孤單,我希望每一個努力奮斗在大城市的青年,都能夠擁有一盞屬于自己燈。
這盞燈,足以溫暖我們的余生。
is.??sT?9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