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的詩
今日竟是重陽,那就背首重陽的詩
先說說重陽節本身
重陽:古時候,以二、四、六、八、十為陰數,以一、三、五、七、九為陽數,九為陽數中最大。古籍(易經)上有:“以陽爻為九。”兩陽相重,因此又稱“重陽”。
怎么過節:登高、插茱萸、賞菊花、吃重陽糕、喝菊花茶
回憶里,關于重陽的,一定少不了這一首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詩是要品的,當年死記硬背下來,如今怎么看都少些韻味,總是走不了心。
不過也許只是今人已不太注重這個節日了,所以不走心。
要說喜歡,我倒挺喜歡這首
折桂令·九日
元·張可久
對青山強整烏紗。歸雁橫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錯落,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風白發,蝶愁來明日黃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陽,數點寒鴉。
有意思,身在此而心不在此,歌女陪客殷勤相勸,還是勸不住心中的疲倦落寞。
比起王維直說相思,我倒覺得張可久的這份什么興致都提不起來的倦意,更能傳達思念。
九日齊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這首,我愛前兩句的韻律與意境,自有一番瀟灑空闊。
然后就是那“菊花插了滿頭”的場景,想想就想笑,只是古人可沒有今人這么多的套路,挺有趣的。
要背的,是《折桂令》與《九日齊山登高》的前兩句。
看看看看這都多少句了,我真是個勤奮的孩子。
二、背的單詞
1、prior to 2、pave 3、domestic 4、foremost 5、alternative 6、wireless 7、zealous
就這七個新詞,不想補了,累
三、練的字
上班時候沒空練,累,明天補
四、寫的文
(555字)
今天沒什么新的攝入,索性把昨天的那篇故事好好的分析一遍。
寫作對我來說沒有那么嚴肅,沒有那么高尚,它既不是我的精神寄托,也不管我溫飽,只是我想撿起的一朵朝花,用來豐沛生活罷了,與此同時,若是能寫些故事來賺錢,那真是再好沒有了。
我愛看些庸俗的故事,可有時候看著又不滿,就想自己來寫,腦洞開了一堆,若是沒有完善和付諸筆端的才能,真是又憋屈又浪費。
不管怎么說,可以看出來的是,我只是個想寫故事的人罷了,那么文筆對于一個寫故事的人來說有多重要呢?
曾經我喜歡一個年輕作者,七堇年,她文筆是極好的,可是寫出來的小說慘不忍睹。
被我放在心中神壇上供著的作者木心先生,文筆精簡有力,又極富美感,可是若用來寫小說,不免顯得有些性冷淡,缺些活色生香的味道(天吶,我沒有看過木心先生的小說,就在這里胡說八道)。
“文筆好”的標準一向是沒有定論的,在此僅僅說說文筆好的必要性吧。
我覺得對于一個寫小說的人來說,它確實重要,但是沒有那么重要,至少排不到第一位。
排第一位的,一定是講故事的能力。
然后是價值觀和故事內核。
接下來才是文筆,文筆乃是錦上添花。
對于一個極好的故事,文筆好了能讓其流芳百世,若是文筆不好,也至少會引得人們重新演繹。但是如果是一個空有文筆而無內核的故事,只是空中菱花,一現即滅而已。
……我廢話太多了。
來說這個故事。
先說人
1、曉星辰——一個好人
曉星辰的背景介紹非常重要,他的師父是抱山散人,抱山散人去抱山,正是因為對世事的無奈,無法堪破人心,無法看透世情,滿心憤怒不能平,干脆抱山隱居,收的徒弟也不許下山,下了山就不要回來——因為山下的一切,都是抱山散人這個師父無法應對的。
曉星辰的一個師兄,一個師姐,相繼下山都不得善終,曉星辰自然也難逃命運。
一個好人,在一個悲劇里,一定會不斷被人害,而且是以讓他心神俱裂的方式傷害他。
傷害的方式有哪些呢?
——碾碎他的信仰,離間他的密友,讓他在無知無覺的時候犯下自己難以接受的罪行,讓善被惡強行壓制。
2、薛洋——一個惡人
薛洋這個人,最大的特點就是睚眥必報,這個特點的形成,必然是小時候凄慘的生活。世界對他有多少惡意,他將來對世界就會有多少惡意,毀不了一個世界,毀滅幾個家族,毀滅幾個人還是很容易的,尤其是在他本身還很聰明很有能力的前提下。
事情的起因,常家滅門,而常家滅門的起因,則是在薛洋幼年的時候,常家家主常萍的父親常慈安曾經戲弄過他。
一報還一報很是正常,但他還的太過分了。常慈安斷他一根手指,他便滅了常氏滿門。
曉星辰又有什么過錯呢?曉星辰不過為常氏打抱不平,查出了他是兇手而已。
薛洋惡且惡的不直率不坦蕩,惡的讓人憎恨讓人惡心,他沒有找曉星辰本人,而是滅了曉星辰的好友宋嵐滿門,偏偏留下宋嵐,還弄瞎了他的雙眼。
曉星辰將雙眼賠給宋嵐,獨自遠走,心無所求,只求他的劍能誅些邪惡,讓世間多幾分安寧罷了,可是薛洋偏偏不讓他如愿。將好好的活人偽裝成走尸送到曉星辰劍下,后來宋嵐也以同樣的方式死在曉星辰劍下之后,再居高臨下的揭開真相,讓曉星辰知道自己都做了些什么。
原本他是不想讓曉星辰知道的,這樣他就可以一直和曉星辰這樣過下去,可是偏偏命運給安排了阿箐這個小姑娘。
他終究沒有瞞過去,他早就后悔了,可是他甚至不知道自己后悔了,
若一個惡人不斷得逞,讀者們一定看的不開心,所以故事的最后,惡人一定不會有好下場。
一個惡人,若是不斷害人不斷得意,到慘死都沒有悔改,那只是一樁慘劇。
一個惡人,若是不斷害人不斷得意,后來后悔不迭,哀求生,或哀求死,那是一樁讓人冷笑的慘劇
一個惡人,若是不斷害人不斷得意,后來后悔了,所求的卻不再關乎自己,而是關乎他曾害過的人,這才是一樁悲劇。
成為一個悲劇的節點,就是惡人與好人的交集,是好人不經意間在惡人心里留下的絲絲縷縷的光芒,但一定為時已晚,連鎖反應讓惡人再也沒有回頭路可走,只能抱著深入骨髓的懊悔,或者生,或者死。
“感化”,是個關鍵。
不過感化這個詞不能說出來,說出來就太庸俗了。
3、常萍——一個俗人
其實一個俗人實在沒什么可說的,滅門之仇都可不抱,只為了自己的前途,當然還有自己剩余的家人。在小說里,這樣的人是排不上號不值得寫的,但是這是最真實的人——也最可恨。
人說完了,說說其他
1、悲劇的核心,在一個“晚”。
不僅是薛洋悔的晚(其實他哪里還有后悔的余地?),宋嵐悔的也晚。
曉星辰是最凄慘的人,被惡人害,被朋友恨,可是他也是最坦蕩的人,他不負人。
他不負人,他死后,就會有人負著他活下去了。
2、這個故事與整個小說的連接
這個故事本身就已經是一個非常精彩的故事, 但是他還是《魔道祖師》這部小說的一部分,是與主線故事絲絲相扣的,曉星辰是男主母親的師兄,薛洋用的邪術是男主前生的發明,薛洋找到男主是為了恢復曉星辰的魂魄,因為這點關系,整個故事才由男主的角度來揭開。
3、作為一個支線故事,揭開故事的角度很重要
一方面是講述,店小二的講述,以及藍忘機的講述,另一方面是站在一個旁觀者的角度來完整的看待整個事情,完整涉及這件事又全程旁觀的,就是阿箐,男主與阿箐共情從而看到事情的全過程,是非常巧妙的旁觀介入。
4、細節設置
一顆糖,虐的人不要不要的。
同時阿箐的眼睛看似真盲實則假盲,也是精巧的設置,這個旁觀者插入的非常妙。
5、人物鮮活
支線故事中的人物且不說。一個細節,在阿箐的鬼魂出現,魏無羨攜藍家眾弟子在門縫中觀看的時候,有個弟子說這女鬼長得還挺清秀。后來得知故事全貌,也是這個人哭得慘烈:“阿箐姑娘!阿箐姑娘啊!”縱是一個無名的弟子,也將其性情表露無疑。
OK,才疏學淺,所學有限,先粗粗分析到這里,今日開始寫時是555字,現在是2575字,超額完成任務,吾心甚慰。
寫了一個半小時左右。
今天就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