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就思考過,一個人思維邏輯的形成,分為三個過程:
一個人的成長環境決定了他的思維模式,他的思維模式決定了思維遮蔽性。任何一個人,都會出現認知瓶頸,這不是你能力不夠,而是我們的思維模式風形成有局限性。因此,堅決不能做一個固執的人。
常說的,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就是這個道理。
我們因此都一樣提升認知,讓自己進步進步,希望因此提升自己的思維模式,打破原有的遮蔽性。而真要從源頭上提升自己的思維模式,一定不是可以提升思維模式,而是要從生存環境上來著手解決。
那么問題來了,成長環境是什么?
一般人會說:是空氣,是水,是土地。這樣說也沒有問題,但這并不能提升你自己的認知,頂多只能提升你的身體。這是自然環境。
而真正提升你認知成長,思維模式的環境,不是自然環境,而是思維成長環境。
再繼續追問,思維成長環境有啥呢?
打開來看,思維環境就是直接使用時間的方式,注意力使用的過程。
成長環境=注意力使用總和,
我們每天的時間,使用注意力的方式決定了我們的思維成長環境。
好賭的人唯輸贏價值觀,好學的人唯價值交換是價值觀.高質量的注意力使用是思維模式成長的關鍵。
我們每天看娛樂新聞,你就形成了娛樂好玩的知識結構,從而造就了你八卦的思維模型,娛樂即興趣的價值觀。
每天刷朋友圈,就形成了是湯就曬的存在感思維模型,從而就造就了凡是表現存在感的事就會自我驅動的去分享的價值觀。
有句話說的好,你身邊是什么人,你就成為了什么人,如果你每天打交道的都是一群牛逼的人,你不牛逼都很難。這是有理論支撐的。
跟牛逼的人在一起,它們的思考決策模型就會影響你,你也就會學習和思考踐行,在跟他們互動的過程中,形成反饋,進而迭代優化自己。
按照思維環境定義,你每天的注意力都投入在了跟牛逼的人交流溝通共事上,你最終你也就形成了牛逼的思維模型,決策習慣,你自然也就牛逼起來了。
這就是生存環境,這就是思維模式在成長。
想清楚這個事情,接下來就要看看自己現在時間的分配方式,注意力都跑到哪里了,尤其是自己獲取信息的方式,是在主動思考,尋找專業的模型學習練習,主動尋找專業知識,專家溝通,還是自己在慣性的,隨機的被動處理。
這都是成長環境,需要思考如何提升思維成長環境的重要性。
成長環境=時間注意力的使用方式=信息的輸入質量*思考質量*行動質量。
這一切其實都有套路,都有模型,專業的平臺,專業的專欄,專業的書籍等。你用或者不用他就在那里,用就是好價值。
因此,當自己感覺自己進步小,本質是你使用注意力的方式有問題,再忙沒有成果,沒有進步的忙活,其實就是瞎忙。要提升成長環境,一定要從自己使用注意力的方式開始。
重構成長環境就是重構時間的分配方式,注意力的使用方式。提升自己的成長環境,就是提升自己攝取信息,處理信息,使用信息的質量。
每日思考,不求絕對,但求養成思考的習慣。